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长。在欧美国家结肠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并且死亡率较高,在恶性肿瘤中占第4~6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传统的手术切除及放、化疗具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肿瘤生物治疗即通过对人体遗传物质及其产物进行修正、补充或改造来达到肿瘤治疗目的的基因治疗发展迅速,为了探索安全有效的结肠癌RNAi基因治疗新方法,本研究根据siRNA高沉默效应筛选原则,筛选出了针对Bcl-xL和B-raf的干扰序列靶基因;应用PCR技术分别构建了pSi Bcl-xL、pSi B-Raf和pSi Bcl-xL/B-Raf单、双靶点RNAi表达载体;再经脂质体将单、双靶点RNAi表达载体质粒分别导入结肠癌SW480细胞,应用RT-PCR,Western印记,MTT及FCM等技术从不同层面检测其对SW480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pSi Bcl-xL、pSi B-Raf两个单靶点及pSi Bcl-xL/B-Raf双靶点干扰载体转染24小时后SW480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25.69%,24.41%,30.32%,双靶点干扰组明显高于单靶点干扰组(p﹤0.05)。转染48小时后对SW480细胞的抑制作用达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3.88%,40.5%,63.36%,双靶点转染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靶点组(p﹤0.05);双靶点载体组转染后对Bcl-xL和B-raf 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54.7%,44.7%,明显高于单靶点组31.8%及21.7%(p﹤0.05);双靶点干扰组蛋白表达量亦明显低于单靶点干扰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pSi Bcl-xL/B-Raf双靶点干扰载体对Bcl-xL及B-Raf基因沉默效果及对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好于单靶点干扰载体,这一结论为结肠癌的RNAi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