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我国已步入世界竞技体操强国之列,但我国竞技体操的发展地域差异性较大,且分布不均衡。我国体操运动发展的地域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均衡;局域特征各异;各地体操传承起伏不定。在宽大的体操基础下,各区域发展情况的不一致,与国家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战略思想、指导思想、管理理念有一定相关。本研究以地域视角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21世纪以来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基本态势;从战略导向、经济投入、技术传承、人力资源和体操科研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竞技体操的地域性特征,并对我国竞技体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剖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竞技体操总体实力强,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弱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而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重庆、内蒙古、海南等地仍为竞技体操发展空白区。我国竞技体操教练员、运动员在各省的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男教练员与女教练员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男运动员与女运动员的发展情况不一。国家集训队一线教练员的地域分布与所在地域运动员的竞技体操成绩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21世纪以来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中,某些地域所获的金牌数与奖牌数、GDP总量与所获的奖牌数、奖牌数与教练员人数、奖牌数与运动员人数、运动员人数与教练员人数具有高度正相关。通过调查还得知,我国竞技体操地域发展不均衡主要是受政府重视、教练员专业素质、管理体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训练条件、运动员的选材及来源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我国各省竞技体操水平差异较大;体操资源在各省的分布不均衡;各省对竞技体操传承情况不一;体操科研整体水平不高;各省对竞技体操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同等现象,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展开这一研究不仅能了解我国竞技体操的强势地区、弱势地区、空白区,也能了解各省对竞技体操传承的状况;不仅能为我国竞技体操的重点区域选材提供依据,也能为我国竞技体操的整体发展、战略设计与调整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