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物流与信息流融合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_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环境条件的限制,地质勘查信息化程度一直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实现地质勘查全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从而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直是地质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通过对质勘查流程及信息化现状、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认为地质勘查过程是一个物流(地质样品为主的原始地质资料)与信息流(地质现象的数字化描述)融合的过程,只有实现其有效融合,才能实现地质勘查全程数字化、信息化。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⑴在对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勘查物联网的概念、理论、参考模型。⑵结合武警黄金部队三级网络,搭建了地质勘查物联网模型。将地质勘查物联网引入地质调查工作,利用地质勘查物联网各项关键技术如:嵌入式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全面改造地质勘查工作流程,包括:野外地质路线调查数据采集,地质样品野外采集、运输、存储,地质样品实验室加工、测试,和地质实物资料馆的保存,以及地质勘查信息的获取、存储、汇总、分析、处理、输出展示,充分实现地质勘查工作的全程数字化、信息化,实现地质勘查工作物流与信息流的融合,进而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地质勘查物联网模型、技术实际应用到2014年云南省“鲁甸803地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基于地质勘查物联网,利用无人机组遥感快速采集灾区的地面影像信息,通过M2M技术快速获取、传输这些影像信息到“地质勘查云”之中;地质灾害评估人员利用“野外地质勘查数据采集系统”,直接采集地质灾害点灾害信息,并将数据实时回传,作为属性信息添加到DSM模型之上,用于地质灾害现场的数字化重建,进而为地灾救援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通过以上工作验证了地质勘查物联网可以实现地质勘查物流与信息流融合,可以提高地质勘查的质量和效率。
其他文献
对于中国而言,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市场已从计划经济发展为更具活力的市场经济。工业的发展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价值,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搬迁等大件家具的更新换代增多,随之而来的大件垃圾处置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首先介绍了大件垃圾的特点、分类以及研究意义等,通过对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以及日益增加的精神压力等因素,不孕不育患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与发展的全球性医学及社会学问题
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公务员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也是如此。俄罗斯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俄国沙皇时代(彼得大帝开创),并创立了“官阶表”(Tабель
对江苏某重金属污染地块进行了土壤污染调查,并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镍、铬、六价铬等三种污染物浓度超过筛选值。其中,镍、六价铬的健康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
煤炭开采在现阶段往往面临着更高要求,除了要关注开采技术创新以及开采量的提升外,煤炭开采的清洁性同样也值得关注,原有环境影响因素需要得到有效管控。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
"太一神"属于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本原性神话。本原性神话描述占有最高地位的神灵,在神话谱系中属于至上存在。其是先民以形象的方式解释宇宙万物的产物,为人类前理性时代最后一
农村金融是整体金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现阶段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金融机构覆盖率低和覆盖不均匀是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另外金融服务产品单一也是一大突出的问题,新疆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