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世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者面对国际同行竞争的压力明显加大,同时我国农业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也将获得更多直接利用国际市场的机会,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这就意味着将面对国际市场在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更严格的卫生检验标准。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已从过去单纯的关税、非关税措施转向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的限制政策和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四大障碍之一。因而,正确评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深入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竞争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国际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疏理和理论推绎的方法,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竞争力的影响可以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其中短期将会对竞争力形成数量限制、成本增加、贸易风险增加三重负面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对竞争力产生“双刃剑”影响,而要实现积极效应就需要产业组织部门和公共部门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从而实现“倒逼机制”。本文以农产品为载体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竞争力状况,我国农产品市场占有能力近年来有所提升,这是通过产品结构转换实现的,竞争力主要集中于水产、园艺等产品,因为我国近年来立足国内资源禀赋,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结构转换,也就是说遵循了比较优势规律,但出口产品质量指数表现出的我国农产品整体质量竞争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禽等产品,且其表现出的竞争优势与市场占有率表现出的比较优势很不一致。这与我国公共科研投向结构有关,我国农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已到了投资驱动的阶段。本文研究发现正是我国各类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相一致增加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多集中于我国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园艺等产品,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壁方也大多是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这就给我国农业竞争力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限制产品的市场进入直接削弱竞争力,同时还通过阻碍结构转换间接影响竞争力。本文研究表明产业部门和公共部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都有制度创新的动机,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产业部门具有自组织的能力。安徽和县的嘉谊公司和浙江上盘西兰花合作社都通过重新整合产业链,成功地跨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不过这一跨越过程需要投资的支撑,合理的产业制度安排、检测等机构的支持,建立产品质量的可追溯体系以克服外部性都将有利于促进投资,技术性贸易措施通告期的延长或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惠也将有助于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竞争力的负面影响。面临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频繁发生,公共管理也在相应地调整,我国加大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整个管理体系由分割式向一体化演变。本文分析表明我国主要公共部门仍然存在经费紧张、职能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加快监管体系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并增强公共部门的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