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重心的西移。西部,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4%,有人口36447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西部大开发,不仅对当前整个中国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将是中国民族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举措,是事关全局,举世瞩目的千秋伟业。西部大开发,既可以缩小中国日益凸现的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特别是知识发展长期失衡问题,实现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整合全国各种资源优势,拓展全国经济的发展空间,真正使西部地区人民与东部地区人民一样,政治持续稳定,经济日益繁荣,生活共同富裕,社会不断进步。 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在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人力和人才,因此,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是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原动力,是实现西部现代化宏伟战略的基本措施,是推动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原动力,在理论上阐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人力资源是西部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性资源,因此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大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该放在优先开发的位置。筇二部分呈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背景,通过对西部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的各项指标和人口的年龄结构的详细分析,概括出西部人力资源的数量、素质特征和利用状况的基本态势。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世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和我国发达地区中的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人力资源开发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第四部分论述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足以教育促动人的素质渐进,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强化教育,达到西部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高。第五部分论述以人力资源开发来推动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软”转移问题,提出了界定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观点及其证据;通过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定性和数量分析,提出了发展西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和建立以政府为指导、市场为取向的协调机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流动的双轨途径。第六部分从未来人力、人才资源素质要求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健全中长期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的问题,着力论证促进人力资源数量中的长期均衡,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多层面引导人力资源流动、努力实现就业稳定和充分就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强调构建人力资源市场化体系,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 本论文建立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在西部地区地域广差,自然资源丰富而人力资源厂发滞后的现状研究及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上,立意于论证“人力资源水平低下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一个从理论和实践中使西部地区化巨大的人口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源优势,积极谋求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论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西方经济学、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人力资源理论、民族经济学理论和西部大开发理论为底蕴,以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即把宏观理论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共性分析和典型案例相比较,采用的也是祥实、最新、富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论文通过对西部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观点和实践依据,初步构建起西部人力资源厂发研究的基本框架,在风格上既承袭了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又延续了人力资源的研究方向,还拓展了传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研究范围。本论文提出的关于如何将有价值的人的潜在能力通过必要的开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其真正能起到推动西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向前发展作用的观点,以及提出的关于有针性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方法,显示出我国西部的区域性特点,可以作为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