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MEMS非色散红外光谱仪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光谱仪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的仪器,根据分光装置的不同,分为色散型和干涉型。目前,实验室普遍使用的都是体积较大和价格高昂的台式干涉型傅里叶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仪。小型化和低成本是当前红外光谱仪发展的的一个主要趋势。更快速、更可靠、更低廉的便携式红外光谱仪有可能在未来进入家庭市场,满足人民对居住环境气体、食品饮料的成份、生鲜肉类和蔬菜药物残留实时检测的迫切需求。本论文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研究小型化非色散型红外(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光谱仪的制备技术,开发了 MEMS红外光源、MEMS红外热电堆探测器和线性可变光学滤波器(Linear Variable Optical Filter,LVOF)。基于上述MEMS器件装配的小型红外光谱仪实现了对CO/CO2/CH4混合气体检测的验证。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设计并制备了桥式悬浮结构硅基MEMS红外光源。在设计方面,提出了基于SOI晶圆的桥式悬浮结构硅基MEMS红外光源结构,同时设计浓硼掺杂自加热支撑层实现红外背向辐射吸收。利用COMSOLTM多物理场的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对比,确定桥式结构设计为光源性能优化的最佳方案。在制造方面,通过LPCVD、离子注入、湿法腐蚀工艺技术制备低阻多晶硅薄膜。采用DRIE深离子反应刻蚀制备悬浮薄膜。桥式结构和传统的封闭悬膜结构相比在同样的驱动电压下发热温度更高、发热面积更大、能承受更大的应力。经测试,光源表面温度可达600℃(12V工作电压),调制频率可达24 Hz(70%调制深度)。(2)设计并制备了 MEMS红外热电堆探测器。在设计方面,提出采用SiO2薄膜层作为支撑层和红外吸收层材料,实现热应力互补,降低薄膜热应力。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掺杂的n型和p型多晶硅制成的多晶硅热电偶,通过金属铝实现热电偶电连接。多个不同长度的热电偶按照串联方式在矩形薄膜上实现最大程度堆叠以提高温差热电势的输出。在制造方面,通过MEMS工艺中的LPCVD、PECVD等薄膜生长工艺在衬底上生长致密的支撑和热绝缘层薄膜。利离子注入实现多晶硅的掺杂,使用干法刻蚀工艺对背腔结构进行释放,获得最终的红外悬浮薄膜。经测试,热电堆在室温下响应率达到146μV·℃-1。(3)设计并制备了中红外线性可变光学滤波器。基于锥形Fabry-Pérot(F-P)腔结构,设计了可以将中红外连续光谱变换成具有峰值波长离散线性变化的多个窄带通光谱的全介质F-P型滤波器。采用高(Si和Ge)、低(SiO和SiO2)折射率系数介质层交替布置结构设计了锥形腔两侧的布拉格反射器以及与带外抑制功能相结合的抗反射膜。采用多层介质薄膜透射矩阵理论和MATLAB软件仿真了 LVOF的光学透过率。在器件制备中,采用渐变灰度曝光技术、热回流工艺和干法刻蚀技术制备了 SiO2锥形腔,通过热蒸发工艺制备了多层介质薄膜。经测试,LVOF的工作波长在2.3~5)μm,窄带通滤波通道半高宽不超过400nm,透射率不低于70%。相比其他的单一波长分光的滤光片,实现了用一片滤光片进行多束光滤波。(4)将上述研制的MEMS红外光源、线性渐变滤光片和MEMS热电堆探测器集成为一种小型化的MEMS非色散红外光谱仪,对CO/CO2/CH4混合气体进行分组分鉴定与量化。经测试,红外光谱仪的灵敏度分别为-0.090μV/ppm(CH4)、-0.096μV/ppm(CO2)和-0.123 μV/ppm(CO)。在分析了红外光谱仪的小型化、便携性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后,利用上述器件集成为多通道复合的小型MEMS非色散红外光谱仪,紧凑的结构和成熟的制造工艺,使得所设计的光谱仪具有便携性高、成本适中、检测精度能适配不同应用。在分析了红外光谱仪的小型化、便携性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后,利用我们制备的MEMS器件集成为多通道的小型MEMS非色散红外光谱仪。紧凑的结构和成熟的制造工艺,使得所设计的光谱仪能满足体积小、成本适中、检测精度能适配不同应用的要求。
其他文献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plasmons,SPs)因其优异的限域光以及近场增强等特性,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通信、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密切关注。在表面等离激元的相关研究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研究进展的同时,表面等离激元的模式表征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如利用传统的线性光谱表征SPs模式的研究中,仍缺乏对SPs模式线宽综合调谐的指导方法;
生物碱是一类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在众多的生物碱中,又以吲哚及其衍生物类型的生物碱的数量最多,大约占1/4。钩吻,俗称断肠草,全株都有毒性。从钩吻中分离获得的钩吻碱(Gelsemine),是一种氧化吲哚型生物碱。钩吻类生物碱的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镇痛、免疫调节、扩瞳、促进造血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钩吻碱的结构自从1959年通过X-单晶衍射确定以来,因其具有特殊的六
本论文主要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硼烯与氢化硼烯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能带调控以及力学性质。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主要分成以下五个部分:(1)第一部分主要是预测氢化硼烯材料的晶体结构并判断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和之前文献报道的Chair构型相比,我们得到了 4种新的具有更低能量的氢化硼烯构型。这四种新的构型都具有狄拉克锥,并且狄拉克点位于费米能级处,是零带隙半导体。最后我们通过声子谱计算验证了 4种新构型
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光谱学技术,可以提供分子振动与转动的指纹信息,但由于分子的拉曼散射截面小,拉曼信号很弱,很长一段时间内,拉曼光谱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直到1974,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出现,才为拉曼光谱的实际应用带来了曙光。然而由于只有金、银、铜等少数金属材料具有强的拉曼增强效应,且拉曼增强效应的产生需要纳米级别的粗糙表面
纳米尺度上精确控制材料组成、结构、形貌和相态,是实现材料性能增强、多元及智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中空结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空腔、可观的比表面积、易于功能化的壳层,已在催化、能量转换、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发展简单、高效、可控且具有广泛普适性的中空结构制备方法,实现空腔尺寸和壳层厚度的精准调控,对于充分发挥中空纳米材料本征性能,甚至衍生出新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成为复杂
二维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率和大量的不饱和原子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目前,湿化学合成因其强大的可控性,被认为是制备尺寸和厚度可控的二维纳米材料的一种方便、可重复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但是,对其合成过程大多数是基于非原位研究,往往都是猜测,并未有直接证据。因此,采用原位手段表征方法获取信息对于深入认识二维材料的生长机理及其动态转化过程在指导精准控制合成二维材料领域有着重
自20世纪60年代微电子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微型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对科学和技术的所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分析化学中,色谱系统的微型化已经成为分离科学的一个关键趋势,其中纳流液相色谱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微型化,具有溶剂和样品消耗少、色谱稀释效应小、与质谱联用更为友好等优点,使得纳流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食品和环境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相色谱微型化的重要标志是色谱柱的微型化,因为色谱
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视频监控被广泛应用于公众场合,行人再识别也成为了当前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行人再识别旨在解决监控场景下的跨摄像头行人识别与检索任务。其中,如何降低模型的过拟合风险,如何学习具有相机不变性的行人视觉表达,如何提升模型在跨场景下的性能,如何有效利用无标注数据,是行人再识别在复杂监控场景下的四大关键难题。本文针对这四个关键难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数据增强、
现如今,等离激元光学已经成为非常有前景的、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前沿。随着微纳加工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纳米尺度上对结构的组成单元、几何参数和空间分布进行调控。在复杂的等离激元微纳结构中,等离激元谐振模式会同结构或谐振腔内的其它光学模式相互耦合形成新的谐振模式。通过对结构的设计和对参数的定向优化,这些谐振模式会具有更加新颖的光学效应和共振特性。例如,更低的损耗,更强的局
在室内或地下多层封闭场景因无法获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导致精确的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面临困难与挑战。与源自机器人技术的基于视觉的同步定位与测图(Visual SLAM)算法相比,基于激光雷达的同步定位与测图(LiDAR SLAM)算法因其不受室内场景光照条件影响,成为一种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的可行手段。近几年,采用低成本双激光雷达传感器与全景数码相机配置的激光雷达背包,展示了其在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