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钢轨伤损车载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ee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的传统探伤方法占用线路且速率受限,识别效率较低。为了及时掌握钢轨的安全状态,必须研究一种新型、快速的高铁钢轨伤损检测方法。声发射技术指材料在断裂和塑性形变过程中以固体弹性波形式释放出应变能的现象,具有检测精度高、可检测裂纹动态特征等优点,目前研究已证实了声发射技术在钢轨实时监测上的可行性。本文基于钢轨伤损声发射信号在轮轨耦合中的传导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载钢轨伤损检测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和赫兹接触模型,建立单轮轨静态接触耦合的固体弹性波模型,当信号由钢轨传入轮内时,虽然部分反射使得检测信号的幅值大幅下降,但信号并未被完全阻隔,且信号本身的特征未发生变化,通过车轮内信号与轨道内信号的分析对比,验证了轮内接收的信号可以识别出钢轨内声发射源的特征这一观点。基于时域特征参数、频谱及模态分析法分析不同钢轨伤损阶段的声发射信号特征,经过对比,当钢轨材料进入非安全阶段时,信号时域参数如峭度等反映的冲击程度会明显增加,同时有效值等反映出的振动能量也会增大。在频域上,非安全信号的高频成分更丰富。通过模态声发射分析得知,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在非安全阶段裂纹大量产生,扩展波成分增多所致。这些特征都可用于构建伤损的多维特征以区分钢轨的寿命阶段。最后,基于多声发射事件概率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建立钢轨伤损阶段的识别分类规则,对构建的伤损特征库进行分类训练,本论文提出的识别网络识别效果优于对比实验的几种算法,识别误识率达到预期效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针对钢轨伤损的分类问题是有效且实用的。
其他文献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法培养软骨组织成为一种趋势。但耳廓缺损修复不仅要形成软骨组织,而且还要尽可能的具有一定的抗水解性、韧性和柔软性,在高强度的压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目前,对LA的诊断除行为测试量表外,影像学如MR图像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临床研究发
现代军用仿真技术目前已发展成为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如何在有限的经费和实验条件下研制高性能的武器装备,已被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所关注。特别是在火控系统的设
本论文考虑无限冲击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最大误差最小化(minimax)设计,主要针对设计问题的非凸性和稳定性约束条件,以及现有设计方法所得滤波器的带边群延迟和过渡带幅值响应
多年来视频监控在各类场所的安全保障任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传统人工视频监控存在的成本高、易漏报、准确性低及效率低等问题,具有实时性和主
地源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空调技术,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合理的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能源问题。本课题针对某学校两台地源热泵机组的联动运行进行研究
该论文主要研究控制领域中的线性时变系统的状态观测器设计问题,其目的在于经由状态重构解决实际工程中系统状态量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完全或部分获得的问题。区别于在状态观测
局部不变特征提取与匹配技术是三维重建,数字水印,机器人视觉等计算机视觉领域,特别是图像配准研究方向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步骤。由于图像之间广泛存在着旋转,尺度,仿射,以及局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在军用和民用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导航系统的精度是衡量一个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优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国内外为此展开一系列的相关误差模型的
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控制,之所以能在不依靠系统模型的条件下对复杂系统进行控制,原因在于系统的特征信息,为此,本文提出特征量和特征模型的概念,并以此为思想主线,分析了输入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