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男篮在各种“软硬”条件不断完善、受关注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比赛成绩确一直不理想,2008年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凭借主场优势,中国男篮以姚明为“核心”两胜四负排名第八,平了奥运会最好成绩。在与美国男篮和当时世锦赛冠军西班牙的较量中都显示了中国男篮当时具有与世界强队对抗的一定实力,完成了预期目标。2010第16届土耳其世锦赛上,姚明没有参赛的情况下,易建联和孙悦虽表现突出,但是中国出现了“内线无人”的弱点,最终中国男篮以一胜五负的战绩在24支参赛队伍排中名第16位。本届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小组赛五战皆败,排名垫底列位第12名,国际篮联世界排名下降一位排名第11位,遭遇十几年来最差的一次世界大赛,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男篮首次在世界大赛上没有出线,同时也是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首次在世界大赛上一场未胜。本文通过对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所在B组中,中国男篮参加的全部比赛(中国对西班牙、中国对俄罗斯、中国对澳大利亚、中国对巴西、中国对英国)的比赛数据,比赛录像进行整理,对比分析,归纳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1.中国男篮在身体形态方面呈现出“高瘦”的特点,虽然在身高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高而不壮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比赛中的高强度身体对抗和巨大体能消耗,直接影响了球员的技战术发挥。2.中国男篮整体年龄偏小,在后卫和前锋位置,“老、中、青”球员年龄结构相对合理,但是中锋位置缺少中生代球员,出现断层。3.中国男篮的进攻特点是,出手投篮次数少,命中率偏低。助攻、强篮板球能力差,快攻和二次进攻进攻能力也比较薄弱,球员战术素养不高,技战术运用能力欠缺,集体进攻能力差,没有战术特点。4.后卫进攻能力表现出了“快、准、灵”的特点,内线球员进攻方式单一且内线进攻火力薄弱,没有核心进攻球员,球员心理素质较差。建议:1.应该均衡各个年龄段的球员培养,不盲目追求队员的“高大化”同时,加强对球员的身体充实度和力量的训练,增强对抗能力。2.加强内线球员的进攻能力,结合外线球员的“快、准、灵”特点,培养球队的核心球员,逐步提高各个球员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3.根据中国男篮的现实总体情况,制定符合队情的进攻战术配合,稳步提高球队战术素养,形成中国男篮的特点和风格。4.对教练员和球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篮球理念,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