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岭造山带自元古宙以来一直是一个活动的地质单元,长期的地质活动造成其现今复杂的地质特征,对其演化模式的研究一直是地学中的热点问题,但南秦岭地区晚前寒武纪的演化模式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在南秦岭地层分区豫西南淅川地区出露有震旦系灯影组,震旦系灯影组作为前寒武系最上一套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在扬子地台周缘大量发育,但在淅川地区的研究极为薄弱,且前寒武纪地球上广泛分布的白云岩成因仍是未解之谜,而其在沉积过程中记录了该时期的地质演化信息。为了研究豫西南淅川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环境特征,以淅川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淅川地区虎窝、大泉沟灯影组剖面实测及取样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淅川灯影组岩石学特征及淅川灯影组白云岩微量、稀土元素,碳、氧及锶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组成,对淅川灯影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淅川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分别为:泥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以及角砾白云岩,识别出潮下斜坡带、潮上云坪以及潮间带等沉积相类型。(2)淅川地区灯影组白云岩形成于盐度较高、温度较为炎热的热带—亚热带的低纬度地区;淅川地区灯影组沉积时从底部到顶部由还原环境逐渐变为弱氧化环境;水体经历了多次深浅变化,其趋势为由深变浅再变深、最后出现海退的变化趋势。在震旦纪末期全球大部分地区环境出现弱氧化环境,δ13C值发生明显负偏,且发育暴露沉积的特征,均表明在震旦纪末期发生了全球性海退事件。(3)淅川地区与各地区灯影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同处于扬子地台边缘的浅海陆棚环境中。由于淅川地区具有与扬子板块相同的结晶基底,认为淅川地区在震旦纪灯影期时与扬子板块具有良好的亲缘性,并由上下岩性判断其在新元古代时期处于扬子北缘的弧后裂谷环境。本次关于淅川地区灯影组的研究,对于探讨“深时”地质事件,研究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