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过程及运行机制优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的发展包括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包括区域经济的关联程度的提高。城市和农村是异质同构区域经济结构单元,城乡关联发展形成的城乡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反过来,城乡网络化发展又成为刺激空间创新的动力因素,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阐明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特点,评介了几种城乡关联模式,提出了城乡关联发展的又一理论模式——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并界定了有关概念。 第二部分首先回顾了我国城乡关联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目前我国城乡发展的得与失,为优化我国城乡网络化机制的确立提供参考。接着对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过程的一般认识进行探讨,指出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过程是城乡关联的发展过程,是城乡关联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城乡实现关联再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自组织性规律、进化性规律、普遍存在性规律和网络的等级性规律。 第四部分是现代城乡网络化过程的不同类型分析,从总体上将其分为地域类型和要素类型。 第五部分着重分析了城乡网络化过程的动力因素,指出城乡网络化过程的动力非单要素力的作用,而是多要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①生产力是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城乡网络化过程的必要条件;③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是城乡网络化发展的推动力;④城乡位势差构成城乡网络化又一推动力。 第六部分在阐明优化现代城乡网络化运行机制内涵、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运行机制优化的对策思考。结合我国城乡关联发展的实际,作者建议:一是强源固点与发展轴线机制;二是分工与协作机制;三是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机制。 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结束语部分,概要地阐述了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过程及运行机制优化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区域的空间组织化程度,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区域的繁荣与进步。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海内外不停地涌现出对影子银行的研究文献,影子银行日渐成长使其在金融范畴的位置不断上升,并逐步发展成为与传统银行体系平行的一个系统,相应地,随着二者在业务范围的交
自1979年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了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股市、债市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体系不
该文对信息系统的层次模型及发展过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针对供需链管理模式与ERP系统以及如何实施、国内外应用情况、信息技术支持体系、实施案例等作了较为详尽的阐示,对其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象征,地位与日俱增,文化影响力的强弱对国际竞争的作用成为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研
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率迅速提高。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文化的破坏以及大中小城市的不协调等一系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信服务业的范畴、特点和产业组织情况,接着对世界电信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其中主要介绍了美国、欧洲和巴西的电信服务业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世
该论文从不同的几个侧面对企业并购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并突出网络环境这一时代背景.论文共分四章,分别从当前企业并购的背景环境、并购特征及动因对新一轮企业并购浪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