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监护缺失儿童的健康成长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监护缺失儿童是特殊的困境儿童,家庭背景比较复杂,一般缺少父母的监护,在其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自卑、孤僻、暴戾、偷窃、攻击、退缩等问题行为。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行为自由发展,很有可能转变为更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社会工作是一个助人的职业,目的是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进而开展专业服务。监护缺失儿童作为困境儿童,是社工服务的对象,社工可以使用社会工作介入方法探索他们的问题行为,并对其予以纠正。因此,研究监护缺失儿童问题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非常重要。本研究内容有:首先,本研究在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的基础上,依托实习成果,分析X区中监护缺失儿童的问题行为在学习、人际交往以及道德规范三个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产生问题行为的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儿童自身的非理性认知、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沟通不足、社会的不良评价和不良风气等方面的原因。其次,本研究选取了在实习中服务的两个监护缺失儿童,分别在依恋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的指导下,对他们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对两个儿童采用以个案介入为主、小组介入为辅,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相结合的介入方法,使用接纳、同感、非批判等介入技巧,恢复他们的家庭功能,挖掘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改善他们的问题行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最后,本研究对社会工作介入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以及社会工作者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机构和政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