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超声心动图中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的研究,探讨该技术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评价的可行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于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就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10例,男性68例,女性42例,年龄(63.2±8.9)岁。排除标准:心律失常;陈旧心肌梗死病史、既往有PCI治疗史;心功能衰竭者;心肌病、严重瓣膜病、先心病史等其它心脏病变;三维图像质量差,无法进一步分析者。所有受试者均行CAG手术,术前行常规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并存储心脏三维全容积动态图。脱机后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所存储的三维全容积动态图进行图像分析,可得到左心室16个节段(二尖瓣口水平6个节段、乳头肌水平6个节段、心尖段4个节段)所对应的各应变的峰值(包括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纵向应变LS、面积应变AS)及相应的达峰时间(T-RS、T-CS、T-LS、T-AS)。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结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以下5组:冠脉正常组:狭窄率=0%;冠脉微狭窄组:0%<冠脉狭窄率≤25%;冠脉轻度狭窄组:25%<冠脉狭窄率≤50%;冠脉中度狭窄组:50%<冠脉狭窄率≤75%;冠脉重度狭窄组:冠脉狭窄率>75%。利用SPSS16.0等统计软件对不同冠脉狭窄组所对应室壁的各应变峰值和达峰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探讨3D-STI技术在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患者局部心肌功能评价中的可行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各应变峰值和达峰时间等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3D-STI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在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患者中,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病变血管所对应的部分室壁节段应变峰值下降,达峰时间延长,尤其在重度狭窄组中尤为显著。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冠心病诊断中诊断价值最大的为纵向应变复合指标(LS达峰&LS达峰时间),其敏感性为61.8%,特异性为76.2%。然后依次为面积应变复合指标(AS1)>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LS)>圆周应变复合指标(CS1)。结论: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患者左室局部功能进行评价具有可行性且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为无创技术诊断冠心病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