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 CD)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引起,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CDV的原始宿主为食肉目犬科动物,但近些年宿主范围扩大到几乎所有陆生食肉动物,甚至海洋食肉动物。许多野生动物群体也频频爆发犬瘟热感染。CDV为泛嗜性病毒,可引发呼吸、消化及神经系统多系统症状,导致间质性肺炎、卡他性肠炎和非化脓性脑炎的发生。曾林等(2008)在疑似犬瘟热病毒感染的实验恒河猴中首次分离到一株犬瘟热病毒,对N蛋白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我国流行野毒株。为进一步了解该毒株引起的多系统症状和病理变化,及其在不同物种间的差异性,本研究通过1、不同动物感染该CDV毒株的组织病理学比较;2、病毒抗原在不同动物体内分布的比较;3、病毒核酸在不同动物体内分布的比较,进行该犬瘟热病毒在不同动物体内分布的比较病理学研究。首先,采集3只患病死亡恒河猴的肺脏、脾脏、小肠、淋巴结、肝脏等组织,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取恒河猴肺脏、脾脏、淋巴结组织制成病毒组织匀浆,将上清液接种于雪貂和犬,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采集各动物组织,固定并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对不同动物感染该CDV毒侏的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接种后第7天和第8天时雪貂和犬先后发病,均表现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和胃肠炎,个别病例表现轻微神经症状。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恒河猴、犬肺脏均出现明显的肺泡壁增厚,恒河猴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犬肺脏为明显的卡他性肺炎,部分犬发生严重化脓性病变,雪貂肺脏以出血渗出为主,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恒河猴、犬的小肠绒毛损伤严重,雪貂小肠仅见杯状细胞增多,固有层结缔组织增生;脾脏、淋巴结均表现为淋巴细胞大量坏死、凋亡,见核固缩和核碎裂相;犬膀胱上皮细胞内有大量嗜酸性包涵体;部分雪貂可见神经元周围胶质细胞增生;其他脏器无明显病理变化。实验结果显示,该CDV毒株对3种动物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淋巴器官均可造成严重损伤。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间质性肺炎是CDV感染的共同特征,灵长类动物也不例外,雪貂更易表现出出血性病变;雪貂和犬容易形成膀胱包涵体,通过排泄物大量传播病毒。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y, IH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sization, ISH)方法检测了该CDV病毒抗原和病毒核酸在自然发病恒河猴和接种雪貂、犬体内的分布。IHC对恒河猴、雪貂、犬组织检测结果为:肺100%、和接种雪貂、犬体内的分布。IHC对恒河猴、雪貂、犬组织检测结果为:肺100%、100%、100%;小肠100%、100%、100%;脾脏100%、100%、100%;淋巴结100%、100%、9/10;膀胱0、1/6、1/2;脑0、5/6、1/5;肾脏0、1/3、1/10;肝脏0、1/3、0。ISH对恒河猴、雪貂、犬组织检测结果为:肺100%、100%、100%;小肠100%、5/6、100%;脾脏1/3、1/3、2/5;淋巴结0、1/3、3/10;脑0、1/3、0。IHC、ISH检测结果显示,三种动物的肺脏、脾脏、淋巴结几乎全部存在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类型主要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脾脏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隐窝上皮细胞,说明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是该CDV主要的靶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CDV毒株在不同物种体内的分布差异性并不明显,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消化道和淋巴器官的损伤都比较严重,仅在侵害的个别细胞类型上有轻微差异性。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侵害,雪貂较为严重,犬也会产生脑炎症状。可以推断CDV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感染并非偶然,提示CDV宿主范围和趋向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判断新的感染动物种群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