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水杨酸类药物耐受性差或者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的强直性脊椎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它属于BCSⅡ类药物,这类药物具有高渗透和低溶解的特性,是目前制剂研发中所占制剂候选药物比例最大的原料药物群体。本文选择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通过特定制备方法将其制备成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并对其体外溶出情况及体内药代动力学做出相应评价,取得的结果较为满意。本课题以新型载体辅料Soluplus和Co-PV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特殊性质及抑晶作用。昙点测定结果表明,Soluplus对溶液pH有强烈的依赖性,随pH升高而降低,溶液可能越容易形成胶束,越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临界胶束浓度测定结果显示Soluplus具有较低的CMC,对提高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很有帮助。测试温度25℃及37℃超饱和溶液结晶抑制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Soluplus及Co-PVP的抑晶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两种温度下Soluplus对吲哚美辛溶液的抑晶作用明显强于Co-PVP。 Soluplus本身的表面活性剂功能是导致其抑晶作用较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Soluplus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可能与药物产生较多的氢键,从而抑制了药物结晶的速度,这也是其抑晶作用较强的重要因素。阅读并参考固体分散体相关文献,选择较为简单的溶剂蒸发法对1:1、1:3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进行制备,并考察其含量。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固体分散体中吲哚美辛的含量与理论含量基本一致,为定性评价的准确性提供保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或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准确鉴定制备的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无定型体系的形成与否。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推测固体分散体中吲哚美辛与辅料之间是否产生了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强弱。DSC及PXRD结果显示两种辅料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均呈无定型态。辅料Soluplus和Co-PVP本身即是无定型态,使形成的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具有载药量大的优点。FT-IR结果显示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中吲哚美辛与Soluplus及Co-PVP之间很可能产生了氢键作用,使形成的吲哚美辛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较高。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体外溶出测定,溶出结果表明Soluplus及Co-PVP与吲哚美辛形成的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明显改善了晶态吲哚美辛的溶出情况,提高了其溶出速率。在介质pH7.4PBS中两种载体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均能完全溶出,但1:1Co-PVP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快于1:1Soluplus固体分散体。在介质pH6.8PBS、pH6.5PBS、pH6.0PBS中两种辅料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对于溶出情况的提高基本一致,相差不大。在介质pH4.5、pH5.0、pH5.5PBS中1:1Co-PVP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明显高于1:1Soluplus固体分散体。综合评价吲哚美辛无定型态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Co-PVP与Soluplus均能显著改善吲哚美辛的溶出,前者更加优异。选择载药量较大的1:1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样品进行体内药动学评价。评价结果显示Co-PVP固体分散体达峰时间最短并且峰浓度最高,相对生物利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