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文学在儿童的成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国内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儿童文学译著,但当今国内学术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却远远小于成人文学,关于儿童文学翻译方面的研究也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对世界著名儿童文学《绿山墙的安妮》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接受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把翻译研究从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认为译者应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水平和期待视野,尽量使译文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融合。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其特殊的年龄、心理、社会阅历、知识水平、阅读能力与成人读者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到儿童读者的特点,使译文能够被儿童所接受。本文选取了《绿山墙的安妮》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中文译本,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从声音、词汇、修辞、语言形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论为:只有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与儿童的期待视野相融合的译文才能更好地被儿童所接受,进而提出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些原则,即以儿童为中心,采用儿童语言,使用具体并简明易懂的词汇、生活化及口语化的表达、简单结构的句子、生动有趣的修辞、保留节奏和韵律。并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本文对《绿山墙的安妮》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并不是要判断孰优孰劣,而是为了说明什么样的语言更符合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儿童文学翻译者更好地翻译出为儿童所喜爱的作品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