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身高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长期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对哮喘儿童身高的影响,为哮喘儿童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研究,共纳入2005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呼吸专科初次诊断为哮喘,长期(≥1年)规律接受低剂量ICS治疗,资料完整并定期随访,症状控制良好的133名哮喘儿童作为观察组,包括76名停药的哮喘儿童,以及仍在接受低剂量ICS治疗的57名哮喘儿童。对停药的76名哮喘儿童采用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统一表格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记录指标包括:性别、来源(城市或农村)、停药年龄、使用ICS的种类、日平均剂量、疗程、停药时身高及停药1年前身高(其中25名继续随访的停药哮喘儿童记录末次随访年龄及身高)。仍在接受低剂量ICS治疗的57名哮喘儿童记录指标包括:性别、来源(城市或农村)、年龄、使用ICS的种类、日平均剂量、疗程、末次随访身高及1年前身高。选择2018年至2019年曾在我院儿保及儿科门诊就诊及来自部分学校,性别、来源及年龄均与观察组匹配的251名儿童(无糖皮质激素用药史或慢性疾病史)作为对照组,记录指标包括性别、来源(城市或农村)、年龄、身高。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人员现场测量身高并指导记录。结果:1、观察组哮喘男童103名,哮喘女童30名;对照组男童180名,女童71名;观察组哮喘儿童66名来自城市,67名来自农村;对照组儿童123名来自城市,128名来自农村;观察组哮喘儿童年龄2~18岁,中位数8岁,对照组儿童年龄2~18岁,中位数9岁;两组性别、来源及年龄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22、P=0.90、P=0.29)。2、停药组分组比较:2.1观察组中76名停药哮喘儿童停药时身高为133.7±22.8cm,对照组儿童身高为136.7±23.4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32)。2.2有25名停药哮喘儿童继续门诊随访,其中:2.2.1末次随访年龄≤9岁有15名,身高为124.6±7.3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19名,身高为122.5±11.2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55);末次随访年龄>9岁有10名,身高为163.2±12.8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10名,身高为158.5±8.3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34)。2.2.2用药疗程≤2年有10名,身高为127.6±15.2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10名,身高为126.7±17.9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90);用药疗程2~5年有10名,身高为141.6±22.2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12名,身高为137.5±19.7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65);用药疗程>5年有5名,身高为161.8±13.0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7名,身高为159.0±7.8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65)。3、观察组全部哮喘儿童的末次身高为136.1±22.2cm,对照组儿童身高为136.7±23.4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80)。4、年龄分组比较:观察组≤9岁哮喘儿童有77名,身高为120.2±11.1cm,对照组≤9岁儿童有130名,身高为117.7±13.1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16);观察组>9岁哮喘儿童有56名,身高为157.1±13.4cm,对照组>9岁儿童有121名,身高为157.9±12.0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68)。5、疗程分组比较:观察组用药疗程≤2年哮喘儿童有55名,身高为124.1±17.9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59名,身高为122.3±17.5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58);观察组用药疗程>2年哮喘儿童共有78名,其中疗程2~5年哮喘儿童有54名,身高为139.1±21.2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59名,身高为139.6±22.1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90);疗程>5年哮喘儿童有24名,身高为156.8±15.3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28名,身高为154.8±13.3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60)。6、身高增速观察:观察组获得1年前身高的哮喘儿童共有85名:其中用药疗程≤2年哮喘儿童有40名,身高增速为7.7±2.4cm;疗程2~5年哮喘儿童有28名,身高增速为6.89±2.28cm;疗程>5年哮喘儿童有17名,身高增速为6.58±2.52cm。三组身高增速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15、P=0.11、P=0.67)。7、剂量分组比较:观察组ICS日平均剂量≤100μg/d的哮喘儿童有35名,身高为138.5±26.4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40名,身高为136.5±25.6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74);观察组ICS日平均剂量100~200μg/d的哮喘儿童有95名,身高为135.8±20.6cm,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儿童101名,身高为135.6±19.3cm,两组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0.93)。结论:本次回顾性调查研究未发现长期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身高有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1.系统研究蒽醌修饰物P作用于人肝癌Hep G2、Hep3B细胞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推测蒽醌修饰物P诱导肝癌细胞的死亡模式;2.通过对比分析旁凋亡与典型凋亡、自噬间的差异,明确旁凋亡发生的分子特征。3.结合旁凋亡抑制剂,初步探讨蒽醌修饰物P诱导肝癌细胞旁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以肝癌细胞Hep G2和Hep3B为研究对象,蒽醌修饰物P为受试物。1.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2.HE染色结合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方法:按照预定的检索式和检索策略在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进行检索,收集已经公开发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耐量减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研究肝癌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在肝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目标lnc RNA对肝癌细胞增殖、粘附、侵袭、迁移、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究目标lnc RNA与其靶基因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lnc R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1)肝癌相关的lnc RNA的筛选与验证。利用表达谱芯片筛选人的SK-H
背景与目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以高转氨酶和免疫球蛋白G(Ig G)的水平,自身抗体阳性为特征的,组织学上以界面性肝炎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肝脏实质炎症。AIH合并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 S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但目前对此的病例报道较少,样本量均不多,因此目前尚不明确AIH合并SS是否具有特殊的临床
目的:对比分析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节拍化疗(简称“AS方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简称“SOX方案”)、与索拉非尼单药(简称“SOR方案”)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不宜行包括介入栓塞、射频消融、放疗等在内的局部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01日至2020年01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分别接受AS方案(阿帕替尼250mg bid,持续服药;替
目的:探讨非经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3例非经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病例A男性,35岁,白细胞计数6.16×10^9/L,骨髓早幼粒细胞占68%,染色体核型:46,XY,t(11;17)(q23;q21),del(12)[8]/46,XY,[12]。P
目的观察肝癌高发家族中非肝癌成员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表达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肝癌高发家族的非肝癌人员中遴选81例纳入研究组,并以性别相同、年龄±5岁、相同的民族、相同的生活环境、相同HBs Ag表达作为配对条件,选取81例无癌家族的成员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成员空腹静脉血4 m L,用ELISA法检测两组成员血清IL-27的表达水平。采用通用的配对设计Wilcoxon秩和
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冠心病(CAD)和缺血性卒中(IS)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虽然CAD和IS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的血管系统,但它们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及防治方面存在交叉现象。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某些基因的改变可影响血脂代谢,同时也影响到心脑血管疾病。有资料表明某些动力蛋白轴丝重链1
目的 探讨AChR抗体及Titin抗体双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完善致病抗体检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病历资料,按照致病抗体AChR抗体、Titin抗体等检测状况将患者分为ACh R抗体阳性组、ACh R抗体及Titin抗体双阳性组、抗体阴性组,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起病分型、改良后Osserman分型、实验室检查、胸腺情况、电生理检查、是否诊断甲亢、OMG向GMG转化情
目的:系统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预防、诊断、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NE、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CBM、中国知网、VIP和万方数据库,搜集近10年有关甲亢性心脏病致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Note Express软件汇总及筛选文献。采用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