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达到教学目标、发挥教育成效的物质基础,在教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基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澳门长期以来对进口课本的依赖,造成部分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相脱节,既不利于形成本土意识,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和影响教学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澳门特别行政区主管教育的“教育暨青年局”进行了一系列有关课程与课本建设的改革与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说由于多元化的学校课程体系和难以形成课本出版的规模经济,在课本的编写出版方面,澳门仍旧缺乏本地编写出版的课本,大部分学校仍旧依赖进口课本,这些课本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 澳门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因此,澳门有必要发展自己课程特色和编写本土化的课本,至少不能完全移植外地的课程。澳的课程变革和课门本建设,既是教育本身发展的要求和课程持续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澳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的迫切要求。本研究主要从语文课本出发,在探讨语文课本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陆和澳门地区的初中语文课本选用制度、课本的依据以及课本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澳门地区未来课本的选用制度以及语文课本的发展趋向有所启发与借鉴。具体而言,通过语文课本本体研究,对语文课本的意涵、角色和功能进行了定位;通过对两地课本选用制度分析,可知不同制度有着不同的标准,直接影响着学校课本的选择及发展;通过对两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本内容体系比较,可以看到时代精神在教育中的反映:中学语文课本从“知识系统型”、“文选系统型”走向“训练系统型”,这个过程反映了教育界对语文性质、任务、规律的新认识。例如,重视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和传授、重视语文活动的组织安排等等,这些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趋向在课本编写上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澳门未来需要变革课本制度,构建以青少年精神成长为主题、以学生语文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新课本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