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经济区域化也在加强,产业创新成为其主要特征。各国竞相将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提升其经济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际理论界也纷纷开展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和交流。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产业集群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些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的支持下,法国里昂第二大学与上海大学合作展开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本文是该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探求以下问题: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效应发挥的机制是什么?
目前上海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如何?
上海产业集群确实促进了产业的技术创新吗?
上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国内其它区域比较有些什么特征?优势、劣势如何?如何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笔者的研究思路可以分为理论支撑、识别、测评、比较、检验和建议六个部分。
首先,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理论和集群技术创新理论作了回顾和分类综述。
其次,探究了产业集群创新的理论依据,即网络作用是集群创新的源泉:协同学习是集群创新的核心;人员流动、企业合作、衍生、非正式交流、相关机构支撑和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是集群内成员协同学习的主要路径。
再次,依据国际上识别产业集群的原则,结合国内情况,设计了产业集群识别流程,辨识了目前上海制造业中的七个地理集中和三个集群行业。集群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一主要是汽车产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势头最强,通用设备制造业集群呈稳定发展态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则放缓。
然后,运用方差、相关、回归的方法,探讨了上海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上海产业集群的发展确实提高了行业内企业,包括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行业地理集中并无益于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上海集群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确实存在,即集群化程度每提高1%,能导致行业技术创新水平1.377%的增长。作为实证研究的第三部分,是以上海的一个典型制造业集群——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全国性比较。确定出制约该行业技术创新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1)投入规模;2)产出效益和利用外资;3)国内研发和合作。规模方面广东第一,产出效益和利用外资方面上海最强,但在国内研发与合作方面上海排名较后。
实证的第四部分,对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进行大样本调查和研究。调研结果表明,这一集群是典型的外资依赖型、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以两头(供、需)在外为目前主要的结构特征,但供给出现向集群内转移的趋势。检验结果证实了促进此集群创新的五大协同学习机制,分别为:企业合作、企业间非正式交流、产学研合作、中介作用及政府扶持,其中企业垂直合作对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最突出。但集群中人员流动和企业正式交流对该集群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另外,分析还表明,虽然产学研和企业水平合作对提升该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贡献较大,但未受到多数企业的重视。而对外资过度依赖、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是此集群创新升级的制约因素。
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上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