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碱石山-落雁山构造带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夹于一里坪凹陷和茫崖凹陷两大生烃凹陷之间,可形成油气藏的条件十分有利。但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成效比较差,探井虽常见油气显示,但油气勘探一直未获重大突破。
本次地震资料解释工作,共收集、加载了研究区70条地震剖面,将近2800Km的叠加、偏移两套地震数据,地震测网密度为2×4Km;收集、加载了工区内现有4口探井的地质分层、测井数据;由于测网密度大,钻井资料多,所做构造精度比以前有所提高,圈闭更加落实。
本次研究所做工作及所得认识有:①对两套地震数据分别做了闭合差校正和振幅均衡,对4口探井分别做了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地震层位标定和速度分析。通过大量的地震精细解释工作,做出四个反射界面的构造等T0图;②通过时深转换,把四个反射界面的构造等T0图转换为构造等深度图;通过对构造等深度图的分析认为,碱石山~落雁山构造带格架总体表现为隆凹相间的组合形式;构造带南部褶皱构造活动强度较大,抬升幅度较高,受后期构造抬升影响,有一定的剥蚀作用;构造带北部褶皱从隆升幅度、断层发育强度、构造剥蚀强度等方面与南部比较为逊色;构造带中部构造发育强度最弱,发育时期也稍晚。还完成了新近系三套沉积层系平面等厚度图;通过对平面等厚度图的展布特征分析认为,碱石山-落雁山构造带的发育是伴随沉降坳陷的发育而发育的,形成发展过程受生长断层发育的制约;主要古地理构造高点在N21时期就以生长褶皱的特点而存在,N22时期沉降坳陷的发育相对均衡,生长断层活动相对停止,N23沉降坳陷生长断层活动加强,进一步强化了生长褶皱的强度,形成两隆夹一坳的古地理沉积格架。把研究区的构造断层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正断层,形成于第四纪,断达层位较新;第二类为从基底断达N21和N22地层的断裂;第三类是以石南断裂为代表的对构造形态起控制作用的从基底断达近地面的继承性断裂;③结合研究区内沉积环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的综合评价,认为一里坪凹陷应当是碱石山—落雁山构造带有利的气源供给区,碱石山—落雁山区块亦应当具备较为有利的源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