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以上这些字,很多人脑子里会产生疑问:这些是什么字?如果是汉字,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过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字?它们和中国汉字有什么关系?……即使汉语造诣很高的人,也不一定认识这些字,难以给出明确的回答。本论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对这一类字——韩国固有汉字进行研究分析。从公元前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韩国开始,到朝鲜朝世宗二十五年十二月(1444年1月)韩国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为止,韩国一直借用汉字表记韩国语,汉字是当时韩国使用的唯一文字。但是韩国的语言是韩国语,为了将汉字与韩国语言统一起来,韩国人从初期的单纯借用汉字,到研究出适合韩国语言生活的借用汉字表记韩国语的方法,再到参照汉字造字方法,模仿汉字字形,借用汉字部首,创造出新的汉字,不断创造并改进借用汉字表记韩国语的方法。上面提到的韩国创造的新汉字——韩国固有汉字,就是韩国借用汉字的一大创造。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就是韩国固有汉字(以下简称“固有汉字”),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固有汉字进行定义并确定固有汉字的判断标准,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全面收集归纳固有汉字,从个体方面说明固有汉字的个性特征,从整体方面归纳固有汉字的共性特征并分析原因,从而提供一份准确、全面、透彻的固有汉字研究资料。本论文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是本论文的基石部分,主要论述了固有汉字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固有汉字的定义、判断标准,以往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和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方法。同时,对本文分析中应用到的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且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为第二、三章的分析做好准备。第二章是固有汉字个体分析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笔者参阅了大量中国、韩国以及朝鲜等国家的权威典籍及著作,按照绪言中的四条判断标准,对以往研究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固有汉字进行严格的筛选,保证论文中的固有汉字每一个都有据可依,力求不遗漏一个可以考证到的固有汉字、不掺杂一个非固有汉字。本章中,笔者将整理的192个固有汉字按照《康熙字典》的部首划分和笔画顺序排列,然后从字形、字音、字义、造字原理、使用方法、实例等方面分别进行具体阐述。笔者首先用醒目的字体将固有汉字字形清晰地展现出来;之后分别用韩文字母和罗马字母分别对字音进行标注;然后标明字义,没有具体字义说明其来源或造字的原因;接着阐明其造字原理,最后归纳用法并通过史书记载的用例进行具体说明。第三章是整体分析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第二章是对单个固有汉字个性特征的考察,第三章则从字音、字形、字义、造字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全部固有汉字进行整体分析,从而更加深入、系统地归纳整理出固有汉字的共性特征。字音部分,按照韩国语语音系统具体地分为初声、中声、终声三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字形部分,按照部首类别进行研究;字义部分,按照固有汉字创造时所要表达的意义将其分成12大类别分别进行研究;造字方法部分,针对固有汉字中使用到的造字方法进行研究。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中,笔者均采用了统计方法,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并将结果制成表格,通过具体的数值将结果客观直观地表现出来。然后,从语言特性、历史原因、文化因素、生活习惯、民族习俗信仰、地理特征等方面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例比较高,即共性特征表现明显的部分重点阐述原因,从而深入揭示固有汉字中蕴含的汉字因素和韩国固有文化因素。第四章是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对前面三章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突出本论文的重点,并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条理地进行概括,把全文的精髓部分简单扼要地展现出来。本论文的新意和主要特点有:⑴对固有汉字进行全新的、准确而严谨的定义,总结出四条固有汉字的判断标准,并据此归纳了192个固有汉字;⑵从理论和实际角度分析固有汉字,本文对固有汉字创造和使用中应用的诸多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固有汉字个体和整体对这些理论的应用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有助于准确而清晰地掌握固有汉字;⑶按照《康熙字典》的部首和笔划顺序对这192个字进行排列,并对每一个固有汉字进行了字音、字形、字义、造字方法、用法及使用实例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分析,全面透彻地把握每个字;然后从字音、字形、字义、造字方法等方面对固有汉字整体进行了共性特征分析,并阐述原因;⑷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不但侧重分析了固有汉字的“汉字”特征,即中国因素对固有汉字的影响,又重视固有汉字的“固有”特征,即韩国因素在固有汉字中的体现。固有汉字产生至今,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时间,在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些保留了下来,有些产生后又消亡,因此本论文中可能还有遗漏的固有汉字。这些遗漏的固有汉字也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字和汉文化在韩国的传播和影响以及韩国文化的固有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日后将继续研究。由于笔者的水平、撰写时间和可以查阅到的参考资料有限,本论文中的分析和阐述可能不是非常全面和完全正确。而且,由于固有汉字字形录入比较困难,论文整体的格式上不是十分完美。日后,笔者将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完善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