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联接知识产出与经济发展的形式在中国教育史中存在了数千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敲开了封闭的中国大门,与此同时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随着社会形态发生重大的改变,教育形态也做出相应的调整。自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了第一个学制法案之后,实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正统的学制体系。1922年经过教育界的讨论,“壬戌学制”得以颁布并实施,职业教育的名称也被确立。从1922年至1937年的十五年间,民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措施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持。在“壬戌学制”的保障之下,职业教育立法逐渐规范,职业教育学校章程更加完善,职业教育思潮发展到一个巅峰,职业教育实践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起来。本选题重点研究这段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壬戌学制”推动下的职业教育定位。本研究以“壬戌学制”的颁布为背景,从社会的进步和新型产业的兴起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切入点,论述职业教育的制度化建设,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以及民国政府以法律的强制力保障职业教育的推进而颁布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法规。“壬戌学制”颁布后,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从宏观的方面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调。第二部分,民国中期职业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这部分从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和职业教育多元化实践进行论述,内容包括了黄炎培等教育家对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所做出的贡献,职业教育的指导,职业教育刊物的出版以及职业教育的社会宣传的等。第三部分,民国中期职业学校的发展概况与教学实践活动。这部分集中总结了民国中期职业学校的发展概况,以中华职业学校为范例介绍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同时,论述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状况,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习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等内容。第四部分,借鉴与启示。这部分从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学术水平与技能提升相配合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民国中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当今的借鉴与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