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文坛一位杰出的女作家。波特的中短篇小说素以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文笔和隽永的内涵闻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几部表现一个叫米兰达的南方女性成长过程的小说,评论家称之为“米兰达世家”。“米兰达系列”的三部分《旧秩序》(1936)、《旧的死亡率》(1937)、《灰色骑士灰色马》(1938)分别叙述了米兰达成长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童年、少年和早期成年阶段。 论文主要从精神分析和原型理论两个视角探讨“米兰达世家”中“南方淑女”情结的本质及其对主人公心理成长的重要影响。作为一种美化了的昔日南方妇女神话,“南方淑女”形象不复为南方旧秩序的捍卫者,而在新旧世纪之交南方现代化的冲击下日趋衰微。其实质为旧南方父权体系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定义。对南方旧秩序的排斥和对家族历史的回忆构成了“米兰达世家”中挥之不去而又难以割舍的“南方淑女”情结。 在波特的文本中,主人公米兰达对死亡的幻想和渴望救赎的矛盾是精神分析映照下死亡本能和生命本能矛盾冲突的一种折射。米兰达的种种幻灭和恐惧象征着“南方淑女”情结破灭所带来的毁灭性的无意识本能。另一方面,这一情结可视为米兰达人格心理协调关系的外部表现。我们将米兰达个人层面上的幻灭和阴影上升到集体无意识的舞台,则会看到“米兰达世家”中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原型。作品中的众多女性是大地母亲的种种变体,而“南方淑女”情结则融合了母亲原型和荣格的灵魂伴侣原型说。在整体上看,米兰达的成长原型是对旧秩序的叛逃,是对自我的流放。在心理的流放中,主人公最终完成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由此影射出一种探寻真理式的英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