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洋资源不断的被开发,从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好的具有开发为先导化合物价值的化合物已成为研究学者的焦点。海洋由于其独特的环境,使海洋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富有独特性,具有陆生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没有的生物活性。海洋中柳珊瑚及深海沉积物是海洋微生物的重要来源,真菌与柳珊瑚的共附生机制及沉积物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不同,导致其产物的丰富性。本论文对来源于海洋的2株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 本实验室鲍洁曾对一株柳珊瑚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SCSIO41501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到结构新颖的肽类化合物,且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本论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氨基酸及其它化学物质改变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对该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4个化合物,包括10个新化合物,14个已知化合物。新化合物分别为4个新的肽类化合物aspergillipeptides D-G(1-4)2个新的苯并内酯类化合物6-carboxyl-7-hydroxymellein(5),3-carboxyl-5-hydroxy-6-methyl-isochromen-1-one(6),2个新的喹诺酮类化合物aspergilluslide B(8),3-ethyoxyl quinolactacin C(9),2个新的含氮化合物aspergilluslideA,C(7,10)。14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13-(S)-ochratoxin A(11),13-(S)-ochratoxin A methyl ester(12),13-(R)-ochratoxin A(13),4-(S)-OH-ochratoxin A(14),18-OH-ochratoxin A(15),aspergilliamide(16),pinselin(17),marinamide(18),methyl marinamide(19),monaschromone(20),(3S)-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21),transtorine(22),quinolactacin C1(23),quinolactacin C2(24)。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病毒及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新化合物1,2具有抗HSV-1病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9.5/19.8μM,对宿主Vero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和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81.9/204.4μM,153.2/346.0μM。化合物9也具有一定的抗HSV-1病毒活性,对宿主Vero细胞的TC0与TC50分别为171.2/303.6μM。已知化合物11-23采用纸片法进行抗菌实验,其中化合物11-13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采用96孔板测定它们抑制这三株细菌生长的MIC值分别为250.00/125.00/250.00,31.25/7.81/15.63,62.50/31.25/62.50μg/mL。 对来源于冲绳岛热液口沉积物的16株真菌,使用2种培养基(1#,3#)进行条件筛选活性菌株。在26℃条件下静置培养30d,将所得浸膏粗样使用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和卤虫致死活性的测试,结合HPLC分析结果,选取一株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SCSIO z015进行发酵。目前只分离了浸膏的一部分,从中得到11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7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8-hydroxyl-6-methylxanthone-1-carboxylic acid(25),indolyl-3-carboxylie acid(26),1H-indole-3-carboxaldehyde(27),3-吲哚甲酸甲酯(28),(3S)-1,2,3,4-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29),(3S)-1,1-dimethyl-tetrahydro-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30),chromoazepinone B(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