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经世文编”研究——以编纂学为中心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试图从编纂学角度考察"经世文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编纂形式——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通过对几部较为典型的"经世文编"作个案分析,揭示其纂辑意图、编纂过程及其内容;并力图解答"经世文编"在近代兴衰的缘由.大规模、有目的、有系统地编纂"经世文编"始自明代,但直到《皇朝经世文编》诞生,"以学术为纲领,以六政为框架"的"经世文编"编纂形式方正式确立.稍后问世的诸多"续编"皆谨守这一体例,只是间或就个别目类稍作调整.戊戌前夕,《皇朝经世文新编》出现.在编纂形式上,《新编》突破了传统的"经世文编"编纂形式,取消了"学术"、"治体"以及"六政"等门类,代之以具体的子目,独具一格.《新编》影响深远,所确立的新的编纂形式风行一时,为清末所涌现的诸多"经世文编"所仿效.个案分析的结果表明,清"经世文编"纂辑者的身份较为复杂,其编纂目的则因人而异,或借此表达某种主张,或出于个人爱好,或为保存史料,或为渔利.至于"经世文编"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关注重心会发生改变,即便是针对同一问题,解决办法也有所差异."经世文编"在晚清影响巨大,自《贺编》梓行以来,各种"续编"接踵出现,并在戊戌维新以及清末新政之际达到高潮,形成独特的"经世文编现象".晚清"经世文编现象"的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是其根本原因;科举制度,特别是清末科举制度改革是其直接动力.时至清末,革命思潮成为主流,"经世文编"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变法革新思潮逐渐失去市场;而且,随着清廷教育改革的继续,特别是科举制度的最终废除,"经世文编"又失去了其最为重要的读者——士子.由于思想基础的丧失以及读者群体的萎缩,"经世文编"热随之迅速消退.
其他文献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此时期既有胡人的汉化,也有汉人对胡文化的接受,汉化与胡化并存,虽然进入隋唐以后五胡融入了汉族之中,但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也随之与汉文
<正>以前需在实验室才能使用乙烯感应器,现在种植户可便携使用,在田间即可检测水果成熟度。2013年亚洲果蔬展上首次推出的F-900便携式乙烯气体分析仪就可达到上述效果。控制
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常改造为办公及展览建筑,而鲜有改造为教育建筑的案例。以一处由百年工业建筑改造而来的大学园区——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滨海校区为例,基于既有建筑适应性改造
根据对某钢结构厂房施工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的现场调查、取样检测及结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未及时安装支撑及檩条等连接构件、柱底与基础间的预留空间过大且在二次
本文对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八十年代历史学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八十年代史学研究主题意识形态化占主体地位,学术化在八十年代潜滋暗长,但是学术化是笼罩在意识形态化之下。史学研
本文的研究以十六世纪朝鲜书院教育的形成及其特点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结构和乡村经济方面的视角为切入点,深入地分析十六世纪朝鲜书院教育的形成背景,阐明朝鲜前期的社会结构,同时
为了抵御外部事件,核电站厂房外墙通常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荷载时程分析法,运用经典的显式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波音707-320型号商用飞机撞击某钢筋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