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诱导作用;
2.分析应用泵抑制剂CCCP后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改变;
3.研究耐药菌株与临床分离敏感株外膜蛋白oprD2表达水平的差异;
4.测定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决定区域。
方法:
1.用含药琼脂平板法,取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15株,应用不同浓度梯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逐级诱导,敏感株为对照组,筛选耐药菌;
2.在饱和浓度泵抑制剂作用下,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
3.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电泳对oprD基因编码区进行研究,了解是否存在缺失突变;
4.膜蛋白电泳观察诱导前后oprD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
5.细菌oprD基因编码区测序分析,对耐药菌的耐药基因决定区域进行研究;
6.采用统计软件SPSS14.0的T Test比较外膜蛋白oprD2表达的差异。
结果:
1.体外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梯度诱导共产生30株高度耐药菌株,MIC最低都达到256μg/ml(64×MIC);
2.42%的耐药菌株在应用外排泵抑制后对抗菌药物MIC下降;
3.在SDS-PAGE图谱上亚胺培南与美洛培南耐药组与同源敏感株相比均有外膜蛋白的减少;
4.测序结果显示oprD基因编码区存在点突变。
结论:
1.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在体外以亚抑菌浓度诱导可产生高度耐药菌,并产生交叉耐药性;
2.美罗培南在CCCP协同作用下抑菌作用变得更强,泵抑制结果提示可能有其它的外排泵系统与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制有关;
3.oprD2蛋白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4.oprD基因编码区出现多种突变导致oprD2蛋白表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