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an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诱导作用; 2.分析应用泵抑制剂CCCP后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改变; 3.研究耐药菌株与临床分离敏感株外膜蛋白oprD2表达水平的差异; 4.测定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决定区域。 方法: 1.用含药琼脂平板法,取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15株,应用不同浓度梯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逐级诱导,敏感株为对照组,筛选耐药菌; 2.在饱和浓度泵抑制剂作用下,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 3.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电泳对oprD基因编码区进行研究,了解是否存在缺失突变; 4.膜蛋白电泳观察诱导前后oprD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 5.细菌oprD基因编码区测序分析,对耐药菌的耐药基因决定区域进行研究; 6.采用统计软件SPSS14.0的T Test比较外膜蛋白oprD2表达的差异。 结果: 1.体外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梯度诱导共产生30株高度耐药菌株,MIC最低都达到256μg/ml(64×MIC); 2.42%的耐药菌株在应用外排泵抑制后对抗菌药物MIC下降; 3.在SDS-PAGE图谱上亚胺培南与美洛培南耐药组与同源敏感株相比均有外膜蛋白的减少; 4.测序结果显示oprD基因编码区存在点突变。 结论: 1.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在体外以亚抑菌浓度诱导可产生高度耐药菌,并产生交叉耐药性; 2.美罗培南在CCCP协同作用下抑菌作用变得更强,泵抑制结果提示可能有其它的外排泵系统与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制有关; 3.oprD2蛋白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4.oprD基因编码区出现多种突变导致oprD2蛋白表达减少。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学科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教材知识,还要求学生养成物理思维,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鉴于物理学科存在的特殊性,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质量就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后进生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后进生;转化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在睡眠期间由于周期性的上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暂停或减弱,并以严重打鼾、反复觉醒、白天嗜睡和晨起疲倦头痛为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U)所致非淋菌性非衣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过程与女性生殖道局部炎症变化及局部免疫的关系,为临床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探讨UU容易复发的机制。同时就2006年UU的药敏作一分析,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定量收集不同临床过程宫颈分泌物,并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将所选对象分成三组,即(1)感染组:确诊为UU感染者。(2)对照组:即正常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