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继中国开放敏感口岸允许印度香客前往西藏朝圣后,西藏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本研究中的宗教休闲即是西藏人和非西藏人具有宗教体验的休闲活动,既包含了每日践行的“核心宗教休闲活动”,比如转经筒,诵读六字箴言,去寺庙拜佛或者是煨桑等,同时也包括了发生频率较低的“平衡宗教休闲活动”,比如转山等。转山过程中,西藏人和非西藏人都通过学习西藏宗教文化和实践中特有的规则,举止,行为来构建其认同。研究中提出认同构建的三个步骤,分别是认同发展,认同维持和认同重构。 本研究采用叙事采访以及网络志的研究方法对西藏人与非西藏人的转山经历进行分析。叙事采访是通过滚雪球抽样方式选择了9名在校西藏大学生作为西藏朝圣者的样本。而非西藏朝圣者的样本是从中国最大的新浪微博平台选取了145条与西藏朝圣相关的微博内容。 研究结果表明:(1)认同发展:西藏人向其家人通过精神榜样学习,从儿时便已构建起信仰认同,而大多数的非西藏人并没有信仰,希望通过朝圣之旅寻找自己的认同。他们在能够在路途中获得旅行认同和爱好认同;(2)认同维持:西藏人通过亲身参与以及宗教物化的方式对转山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以此维系其作为藏传佛教信徒的核心认同观。非西藏朝圣者则是通过相关书籍、电影、歌曲以及纪录片获取知识技能性认同,他们中的多数认为朝圣是一场艰苦的旅行,包括恶劣的环境以及落后的生活;(3)认同重构:新生代西藏大学生能够辨别迷信和宗教,但是面对发达的网络技术以及现代社会,对藏传佛教的忠诚度下降。非西藏朝圣者经历更多的认同重构,新的旅游环境带给他们新的爱好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