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我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进行了探讨。贫困大学生资助不仅关系到贫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更与社会公平和正义直接关联。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规模居高不下,贫困大学生资助任务非常艰巨。2007年以来建立的“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贫困大学生新资助政策体系相对原有体系更加完善,也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但是,由于实际上作为资助主渠道的助学贷款推进困难,学生资助的政策设计欠科学,资助工作的运行机制不畅,该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多元混合资助”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均不能作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主渠道,高校在学生资助中的负担应予以减轻,而政府资助的主体地位需进一步强化,社会资助力量需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要积极探索新的学生资助渠道和模式,如设立教育银行,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公益助学岗位等。同时,要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资助工作公平、公正,提高学生资助的质量和效益,使广大贫困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就业、快乐生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