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的投资需求日益高涨,在这一背景下,得益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和金融工具的不断丰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入了快速扩张期:5月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报告中,银行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均相对稳定,但出乎意料的是M2增速下滑至9.6%,创下了M2增速数据发布以来的新低,同时从2010年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容量迅速攀升,截止2017年年底,存量规模超过29万亿人民币,已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的一股强大金融力量。相比之下,学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理论研究滞后于现实发展,尽管在宏观审慎管理(MPA)框架中对其有所考虑,货币当局仍未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本文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会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2产生一种挤出效应,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理论上,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存在,一部分银行储蓄存款被挤出,此时央行对货币定义的难度加大,加之许多银行理财产品属于表外理财,导致货币供应量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发生偏离,货币统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失真。这进一步影响到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效果,且理财资金可能通过表外理财进入实体经济,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本文首先对理财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概述,界定了理财产品的定义、种类、典型特征,继而梳理了我国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包括目前理财产品的规模、期限结构、收益率等关键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将分析理财产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将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为对货币供应量波动的关系以及对货币供应总量的影响,其中对货币供应总量的影响又分为理财产品发行时期和发行结束后的影响两种情形,本文实证部分主要采取滤波分析和固定时间窗口的滚动相关系数分析,观察货币供应量和理财产品的波动项和趋势项的关系,接下来基于经济模型对M0,M1月度增量,理财产品月度增量和M2月度增量进行回归分析,并比较抽取理财变量前后方程的解释程度变化,最后截取不同时间样本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理财产品对货币供应量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作用多大,是否近期更明显,最后论文进一步分析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论证其是否存在货币政策效应。论文的主要发现是: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对于M2统计量具有一种挤出效应:如果在M2模型中考虑银行理财,则模型的解释能力会明显上升;而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对M2的影响后,银行理财对M2存在独立的负向效应;二、选取不同时间窗口的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发现上述挤出效应在最近两年变得更加明显;三、理财产品对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具有类似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驼峰状效应,存在短期非中性和长期的中性,说明一部分理财产品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实体经济。论文对于分行业效应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初步判断是理财资金对采矿、钢铁、房地产等产能过剩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制造业影响较小;四、理财产品有一大部分属于非保本表外理财,考虑如果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M2,则新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与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说明将理财产品纳入监管口径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