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分析的历史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历史哲学从探讨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转到对历史认识主体的认识以及对历史认识的反思,即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主要关注二个问题: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和历史理解和解释模式(包括普遍历史规律)问题。本文探讨其中的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本文从介绍各学派对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基本观点入手,由于篇幅和作者的能力有限,每个学派只选择一两个代表人物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国外学者的观点,对于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国外学者大概形成了三个基本派别。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学派的缺陷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怀疑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首先登场的是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克罗齐和柯林武德。他们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历史认识活动是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历史是人类思想的产物。客观的历史不可能,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可能。维护实证主义观点的学者站出来了,曼德尔鲍姆就坚持认为可以达到对历史的客观性认识。以沃尔什为代表的相对客观主义采取折中的态度,认为历史认识可以达到弱化的客观。其次,介绍国内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在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上都很难有一致的认识。为什么呢?作者试图从历史认识的客体,主体和历史认识检验标准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现象。具体分析历史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主体的特性和检验标准的多样性。无论历史认识客体还是历史认识主体,它们本身就具有很多复杂的特性,这些足以让历史认识难以达成一致见解。再加上历史认识客观性的检验标准也难以操作,所以历史认识客观性很难有一致见解。那么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是否可能,怎样才能达到客观的认识?在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上,我们认为实现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纯客观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坚持唯物史观所主张的“自为的客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看待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