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女性形象及“双性之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花间集》女性形象及“双性之美”为研究的立足点。《花间集》主要是描写女性主人公的体态外貌、妆容衣着配饰及她们的苦情相思、情感焦灼守候,花间词人创作群体致力于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和运用女性化的语言、词汇、色彩、设置构造女性化的活动场景和氛围,又由于传统文化中特定的语码,使得花间词人的“男子作闺音”具有了双重意蕴,男子幻化成女性,用仿拟声的口吻、女性的情思刻画叙写异性,无意识间流露出自己潜意识的真实体验,使得女性语言与男性思想意识相融合,开拓了词的境界提升了词的品格。将女性形象进行分为两大类,介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美色与爱情的化身;投射了男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前者主要是这样的群体,集美丽与爱情于一身的青楼歌妓形象和苦情相思的女冠子和神女,这类女子有着非世俗的身份,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平常女性。笔者将后者又分为四类形象,尽管有交叉重合之处,但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红粉佳人彻夜等待的形象;闺阁名媛怨而不怒的形象;女子伤离别的形象;苦情相思的形象都有详述。《花间集》双性美之特质,从女性化表达方式与男性潜意识的结合,分析“男子作闺音”的间接转换的过程,是花间词人预设的“仿拟女声”。而词的语言形式本来就使得作品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经过花间男性词人的模拟仿真女声,使得花间词具有双性美之特质,词情表达起来也更加细腻、隐曲、要眇。双性美之特质还缘于男性词人主观预设的女性形象,所营造的“双性之美”的美质,并非仅仅是创作者和主人公的性别上的区别,这种美质主要在于,作者在娱乐应歌的环境下创作词作品,本无寓意寄托,却潜意识的将内心深处真实的感悟呈现在词里面,加之传统文化语码的特定含义,所以呈现给读者的是可以想象的关联,这正是《花间集》所具有的“双性人格”对词的幽微要缈的开拓,我们不能说词中全无男性作者的思想和领悟,但更不能将词中所表达的穿凿附会说成是有心寄托,同时,男性词人的男性思维模式不可避免的在词作品中有所痕迹,叙写中又不能完全剔除身为男性的主观潜在的意识,他们努力尝试着发掘临摹女性的情思和丰富的内心,幻化成适宜女性表达的口吻方式,这样非凡的尝试,也与那种有意为之的代言传统政治抱负的激昂壮志不同,无心为之,却造就了别样的“双性之美”。
其他文献
高分辨雷达目标识别可以提供目标更多的信息 ,是地面雷达技术发展方向 ,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特征提取和识别是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该文首先分析了一维距离像的产生 ,在此基础
介绍了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发展趋势,重点从雷达新技术的发展阐述了现代雷达对波控系统的新需求,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波控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笔者就读的学校属于民族类院校。尤其是在新生访谈的时候也接触了一些内地班考上来的少数民族学生。对于他们学习生活情况,有一定程度地了解,出于一种好奇心态,想了解一下他们内
本文旨在探究译者主体性的彰显和遮蔽,具体为葛浩文在英译《红高粱家族》中按照自己的翻译思想、翻译目的及审美意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其中译者主体性包含了译者主观能动
介绍了Merlin和Accipiter 2种成熟的机场鸟击雷达探测系统,分析了"北航鸟击雷达探测系统"的系统构成和主要算法。为满足理想鸟击雷达探测系统的性能要求,讨论了一种机场鸟击
残疾儿童主要指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丧失日常生活自理、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14岁以下儿童。这些儿童往往在感知、记忆、思维、语言、个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口语教学被看作是非常关键、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留学生都希望能够快速地提高口语能力,并将这种愿望寄托于口语课堂之中。特别是刚到中国不久的初级阶段留
主瓣干扰位于雷达主瓣内,干扰信号通常很强,会严重影响雷达探测性能。常用的副瓣匿影和副瓣对消措施难以奏效。文中给出了盲源分离抗干扰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矩阵
旨在填补"学术空白"的学术专著《周恩来研究概论》将周恩来研究成果作了多阶段、多门类、多层次的综合分析,梳理出"周恩来现象""故事""精神""影响"等富有时代感的学术思想。
脉冲染料激光器可以使激光的波长连续可调,能广泛应用,但是长时间的工作,由于激光器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变化,会造成激光器发射频率(波长)改变,使发射的激光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