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侧中缝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到腹侧被盖区的神经环路对慢性社会应激易感性的调控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参与调控众多的行为和生理过程,包括有摄食,奖赏,攻击性行为,焦虑和抑郁。众多的证据显示,个体暴露在应激条件下以及5-羟色胺能神经传递的紊乱等因素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背侧中缝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拥有大脑里绝大多数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并且提供了前脑大约70%的5-羟色胺(5-HT)。在奖赏相关的神经环路中,中脑的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在调控负面情绪性应激产生的不适应行为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DRN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对VTA中的神经元有直接的投射,并且这条环路在塑造奖赏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从DRN投射到VTA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环路是否会影响社交应激的易感性?这群神经元在应激条件下的细胞活动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这些问题仍旧不太清楚。此外,尽管目前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疾病的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 SRI)有明确的临床疗效,然而该类药物确切的作用机制至今仍存在有很高的争议性。本研究首先利用顺向和逆向的病毒示踪技术,描绘了从DRN投射到VTA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亚群(5-HTDRN-VTA)的分布特征。其次,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本研究发现小鼠经历慢性社交失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CSDS)后,应激敏感组小鼠的5-HTDRN-VTA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再次,小鼠在经历过阈下社交失败刺激(subthreshold social defeat stress,SSDS)后,抑制5-羟色胺能神经元或者5-HTDRN-VTA神经元的活动可以促进应激的易感性,提示了5-羟色胺能神经元或者5-HTDRN-VTA神经元亚群可能参与编码这一过程。最后,本研究利用光遗传双向操控(激活或抑制)5-HTDRN-VTA神经元亚群可以调控应激的易感性。表现为慢性(非急性)地抑制5-HTDRN-VTA神经环路可以使CSDS中不敏感组小鼠诱导出应激的易感性;无论急性还是慢性地激活5-HTDRN-VTA神经环路都可以充分的抵消应激的易感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5-HTDRN-VTA神经环路的活动是决定生物个体对社交应激易感性的一个关键的因素,提示了 5-羟色胺神经环路可能可以成为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Cobalt-Phthalocyanine/Iron (CoPc/Fe)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using mehods of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in situ with cobalt-phthalocyanine(CoPc)
用从头计算Hartree-Fock方法研究了B、Al、Ga等同晶取代进入丝光沸石骨架后可能存在的位置,确定了与电荷平衡质子结合的氧位置,考察了B、Ga等杂原子进入骨架对丝光沸石Br0nst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东北三省与沿海发达
An apparatus was set up for in situ UV-Vis determintion of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three different solvents, tetrahydrofuran(THF)
在263、298和313 K下,对甲烷在1.9l nm的活性炭孔中的吸附平衡进行了Gibbs系综Monte Carlo(GEMC)模拟的研究.改进了GEMC方法,使之可用于模拟指定压力下的吸附平衡.通过改进的
平衡电极电势实验确定了25℃,1.5 mol@L-1醋酸钾+醋酸-醋酐(3:l体积比)溶液中Mn(Ⅲ)/Mn(Ⅱ)的条件电极电势为0.719 V(vs SCE);采用电势扫描和旋转圆盘电极技术研究了醋酸-醋
目的提出患者依从性的概念并且探讨其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调查100例初次住院手术患者.根据问卷表的结果以及评分标准,绘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血液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探讨易感因素和药敏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经验.方法对我科3年来发生院内感染且病原学阳性的100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关键词 脊柱退行性病 变因 病理    人体自20岁左右进入成年期的同时,发育逐渐停止,继之退行性改变即“衰老”亦随之开始。退行性变的生物化学机制,一般认为与蛋白多糖复合物、胶原纤维和弹性蛋白3种化学成分的代谢失调有密切关系,同时胶原纤维及弹性蛋白等亦出现相应的改变。另外,软骨母细胞缺乏及软组织缺乏营养等均能加重骨关节的退变。尽管年龄相同,但其退变的程度和范围亦不一样,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