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研究领域,翻译策略的选择一向是备受争议的话题。翻译的进行又离不开文化,因此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是对林语堂的英译本《浮生六记》中特定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的研究。作者通过分析发现译者对特定文化词语的翻译大体采用了两种策略: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策略;以及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策略。为了揭示译者在翻译特定文化词语时更倾向于何种策略,本文作者将《浮生六记》中特定文化词语按以下几类进行分类分析:(1)明喻;(2)称谓方式;(3)计量单位;(4)名称(如人名、地名等);(5)习语(如典故,古诗及成语)(6)其他(如宗教、文学、社会习俗)。分析结果显示,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对于特定文化词语的处理,译者采取的是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本文作者选取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和文本类型作为原理基础,帮助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翻译目的。在英译本《浮生六记》中,文章的交际目的是通过本书故事的介绍让西方读者领略文章所体现的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因此,对特定文化词与表达方式,译者采用了相应的归化为主策略,以满足文章的传递信息的交际目的。作为一种自传体笔记小说,《浮生六记》是至少集信息类文本与表达性文本于一体的文学作品。因此《浮生六记》在提供主题信息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美学趣味,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美学享受。对《浮生六记》中某些侧重表达功能的文化词语的翻译,译文作者采用了异化的手法以强调源语形式与风格的表达。此外,其他相关因素如译者的翻译思想,目的语读者对源语语言与文化的接受能力也制约着作者翻译策略的选择。 本文的结论是:通过例证分析,发现《浮生六记》中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文化词的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目的所决定,并受文本类型、译者翻译思想以及读者对象等因素的制约。异化与归化在目的语中均有其存在的价值。一方的存在不能完全否认排斥另一方的存在,二者之间是互补统一的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