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时期,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保证经济的发展质量,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状况,同时也能够在综合考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对经济发展的质量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本文在DEA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指标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将各省市作为决策单元,对同时考虑经济产出扩张、能源耗费及污染排放缩减情况下的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以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除西藏自治区、港澳台地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在空间计量模型下深入探究能源消费结构、环境规制、R&D投入等因素对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地理空间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2007-2017年间全国平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累积增长31.1%,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各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间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且都存在技术效率下降和技术进步的特点。地理因素是各变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在不考虑经济因素,只考虑地理权重矩阵下,能源消费结构对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直接和溢出作用显著为负;R&D投入对三者的促进作用显著,但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三者的提高,但是对技术效率的溢出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对技术效率以及技术进步的直接、溢出效应显著为正。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结合中国经济现状,提出升级能源消费结构、制定合适环保政策、扩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和提高引进外资质量等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