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2年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监管框架,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截止至2012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A、B股)已达到2400多家,比2002年同期增幅达103%。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规模也有了显著的成长,部分行业也出现了大企业过度集中的现象。然而我国证券市场体制发展却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政府高度管制的特性,监管机构垄断了股票进入与退出市场的通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股市的波动路径;同时,由于监管的滞后与有效性低下,上市公司进行寻租行为、伪造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时常发生,这就为我们带来了思考:是否行业规模与违规行为的发生具有某种必然联系,如何才能提升监管的透明与有效性。
现代产业组织学认为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研究的重心,而行业集中度又决定了市场的基本构成,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与垄断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市场行为与市场运行绩效。“行业集中度”又称行业集中率或市场集中度,是指某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
本课题通过构建“行业集中度一监管行为”模型,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行业集中度与影响监管者监管有效性的关系,并提出了提升监管绩效、打击违规行为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