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嵴距小于5mm的上颌窦内提升联合PRF同期种植的临床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8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当上颌后牙区窦嵴距为2-5mm时,临床种植中常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这种术式存在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患者不适感强烈等缺陷。为了避免上述缺陷,临床上有采用“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联合PRF+Bio-oss颗粒状骨粉材料”来解决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小于5mm的种植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回顾在上颌后牙区窦嵴距小于5mm的情况下使用“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联合PRF+Bio-oss颗粒状骨粉材料”术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在2011年8月-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23位种植患者(23颗种植体)为研究对象,这23位患者的上颌后牙区窦嵴距均为2-5mm,术中运用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联合PRF+Bio-oss颗粒状骨粉材料。在种植术后即刻、种植术后6-8个月安装取模配件前、戴牙后一年复诊时收集患者的影像学及专科检查资料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如下:术中上颌窦内提升高度情况、术后疼痛情况、种植体稳定系数(ISQ)、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软组织指数(改良菌斑指数、改良牙龈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3位患者的平均窦嵴距为4.03±1.06mm,最低为2.76mm,最高为5.00mm。术中平均内提升高度为4.98±1.37mm,最低为4.16mm,最高为6.24mm。患者术后疼痛度:12人为一级、9人为二级、2人为三级。种植体的存留率为100%。种植术后6-8个月(平均7.28±0.53个月)安装取模配件前的种植体稳定系数为73.89±2.02。戴牙一年后复诊时,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为0.91±0.33mm。戴牙一年后复诊时,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参数:改良菌斑指数为1.17±0.63,改良牙龈指数为0.39±0.64,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为1.09±0.71。  结论:  当上颌后牙区窦嵴距为2-5mm时,在合理选择适应症的情况下,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联合应用PRF+Bio-oss颗粒状骨粉材料是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案。该术式降低了上颌窦黏膜穿孔破裂、术后感染等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低,种植体稳定系数、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量以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短期内该术式下的临床疗效与常规种植无异,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埋入式种植体和非埋入式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的短期临床效果,同时评估影响种植体上部结构及周围组织稳定性的各种临床因素。分析不同愈合方式种植修复体冠根比和种植
喜爱莲花,是从读咏莲花的诗开始的。最喜爱的莫过于那首《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每次读这首诗,就像欣赏一幅画,江南水乡烟雨蒙蒙的韵味,江南女娃红唇皓齿的妩媚,都在采莲人的笑声和莲花迎风托举的仙姿中相映成趣。蓝天白云下绿叶红蕊的莲花是多么圣洁。  1984年,我在萍乡师范教授“文选与写作”课程,喜欢徜徉在诗词歌赋的古典里,古色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