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侠小说不仅广受国人喜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功夫电影的普及,在海外也流传甚广。金庸小说可以说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代表。其作品相继被译成英语、越南语、泰语、柬埔寨语等,掀起一股武侠热潮。无论是从小说的受欢迎程度来讲,还是其自身的文学性,金庸小说无疑都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存在。金庸全集日译本于1996年开始由德间书店相继出版。在日本,对于金庸小说的研究并不算多,且研究者主要为冈崎出美等翻译金庸全集的译者。在中国,金庸小说英文译本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但关于日语译本的专门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金庸《倚天屠龙记》日语译本的分析和研究,弥补这方面的空白。本论文在分析金庸小说的特点基础之上分析和研究了日译本《倚天屠龙记》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主要探讨了译本如何忠实地传达出原作的内容和文化,译者对于不同形式的语言之美和原文风格是如何应对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又是如何处理的等问题。具体研究方法为在把握金庸小说整体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日译本《倚天屠龙记》的内容和语言特征,并分析原文中蕴含的美感与其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借鉴许渊冲老师关于文学翻译的三个标准——“忠实于原文的内容,通顺的译文形式,发挥译语的优势”对日译本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原语文本和目标文本的仔细比照和分析,发现金庸小说在文体方面不仅引用大量诗文,更是以诗言志,用诗文来推动情节发展,丰富了诗词的表现方式。同时叙事方式有引入戏剧电影的要素,使得人物性格形象深入,故事清晰明了。内容方面不仅加入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想,小说内容整体带有一种“意境美”。通观译本全文,为了完成上述极具挑战性的翻译,《倚天屠龙记》日译本将直译和意译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对于拥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词语和形式固定的诗词等,主要运用直译方法,不仅保留字体的形美,形成所谓的“余白”,给译本读者带来想象空间。中国文字语言不断发展变迁,对于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说法,且古语说法有时也很深奥。但日语里却很难找出一一对应的词汇。如果将这些说法原文引入日译本中,反而会引发混乱,因此译者以忠实的原则为基础,将原文意思加以明确,用现代日语进行翻译。虽然缺少古文与白话的明显区分,但译文中也会加入古语,诗词采用直译、俗语等用“等值法”寻找日语中等效的词汇替换,为译文增加历史气息。而大多数的叙述部分及武打场面则采用了意译。意译主要表现在省略和再创造两个方面。归纳原文且适度省略的译法可以保持原文节奏,做到达意。对于武打场面,译者会基于自己的理解,在译文中对于武打动作的顺序和变化等稍加理顺,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用省略、归纳、简化等方式加以调整,传达出武侠明快的节奏与风格。但不能否定的是有些段落的省略明显影响了前后文的呼应关系。再创造中包括发挥日语自身的特点。即为了传达出原文的“精神”,发挥日语特有的表现方式和语法用法等优势,弥补一些日语难以翻译出的部分。此时可以忽略原文形式,选择最合适的译语形式来传达原文精神。同时在文章结构上也配合日本人的阅读习惯,打破段落式束缚。综上所述,日译本《倚天屠龙记》可以说是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如实地传达了原文内容,再现了武侠小说的风格特征,介绍了中国的武术文化,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