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能否在未来的几十年保持高速增长,这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命题,这个命题获得正解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中国经济体内部金融环境、货币环境的稳定。从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将看到货币环境的稳定与实体经济运行的关联是互动的,就中国而言,货币环境所出现的流动性过剩不仅仅来自于货币供求本身不均衡问题,这其中折射出的正是实体经济本身的结构性失衡和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不管怎么说,持续了若干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中国之谜”终于在2007年开始面临巨大的考验和挑战,CPI数据的一再攀升不仅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时央行最为惧怕的通货膨胀预期正在形成,经济体内部多年积累的过剩流动性终于还是以通货膨胀作为释放的出口,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积累仍在继续。我们需要找到这股洪流的源头,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货币层面的对冲、冻结或者干预商业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等等治标且仅限当前的政策手段,不管这些手段是不是能够深度冻结流动性,我们都需要针对源头找到行之有效的治本之策,在源头上控制闸门,在源头上梳理和导向,也借此减缓下游通货膨胀的压力。在提到流动性时,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水,从古至今的治水经验告诉我们,修建坚固的防线不若在洪水源头做好充分的疏导。水是自然赐予之物,我们难以对其源头规模做出控制,所以治水之根本也仅止于疏导;货币和流动性则是人类自身创造之物,把握好流动性过剩之源却是有助于在源头上控制住规模。 在论述结构上,本文在明晰流动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于中国经济曾经或者仍然在做出的贡献和已经发生或者潜在的危机,央行对于控制过剩的流动性的态度和政策行为,借此来阐释探究流动性过剩源头的意义所在。接下来,文章从虚拟经济环境入手,分析流动性过剩形成的货币性原因,这其中包括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两个角度的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同时选取了两种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为理论分析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明。之后,文章开始深入到中国经济增长轨迹内部探讨、揭示流动性过剩形成的结构性和制度性原因,这正是流动性过剩之根本所在。在单纯就中国本身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进行了延展性的分析和思考,通过同日本经济的比较试图引发一些先导性的命题,以期规避在中国类似事件的发生。没有国人希望看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悲剧再一次在中国上演,因此,我们需要施展政府的政策智慧控制住汹涌的流动性洪水,帮助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稳步向前。 在整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运用研究生阶段学习到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结合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对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目的是为了给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切入点。但是由于笔者个人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的限制,论文的有些地方研究地还不够深入,更难免会存在一些偏颇之处,敬请各位评审专家和答辩专家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