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化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随着人们对无线通信业务需求的日渐增强,5G技术的研究需要尽快开展。基站端配置几十或几百根天线的大规模MIMO技术作为5G技术中最有潜力的发展技术之一,逐渐成为无线通信的研究热点。大规模MIMO技术通过直接增加基站天线数,使得系统能够在不增加带宽的前提下增大信道容量、提升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本文针对大规模MIMO信道的传播特性,研究了基于散射体可见区域法和混合生灭过程与散射体可视域法的椭圆信道模型,具体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和无线信道传播特征,针对传统MIMO信道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建模方法,重点分析了传统MIMO的随机几何模型。并对大规模MIMO无线信道的特征、信道测量与建模工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其次,本文采用了三种方法对散射体簇在阵列维度上的非平稳性进行仿真。在生灭过程中,推导了散射体簇的存活率和死亡率,仿真得到了收发端天线阵列上的散射体簇集合并对收发端的散射体簇配对。在散射体可见区域法中,假定每个天线的可见范围由可视虚线圆r表示,当散射体簇与天线距离小于圆的半径时,散射体簇可以被特定的天线所观察到。根据可见区域思路,仿真得到天线可观察到的散射体簇集合并对散射体簇进行配对。在混合生灭过程与散射体可见区域法中,在发送端使用生灭过程,在接收端使用可见区域法,得到收发两端天线阵列上的散射体簇集合并对散射体簇配对。上述三种方法的使用都能够体现天线阵列维度上的非平稳特性。最后,本文参考传统MIMO随机几何建模过程,结合大规模MIMO信道的球面波假设和非平稳特性,在大规模MIMO共焦点椭圆信道模型中,分别使用混合方法和可见区域法建模信道非平稳特性。在模型中使用球面波传播方式,将散射体簇、接收端和发送端天线的位置信息应用到信道冲击响应的计算中。然后对这种模型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得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跟相关文献的仿真结果基本相同,此建模方法较好的体现了大规模MIMO信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