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是多维因素影响下的城市物质空间现象,每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空间形态特点和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对于城市空间形态及演变特征的研究对城市未来发展有启示和指导意义。论文选取河津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梳理河津各阶段城市发展的历程,进而定性分析河津老城及新中国成立后各阶段的空间形态特征;定量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揭示多维影响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最后结合城市现状问题,提出河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发展建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前河津历史沿革及城市营建历程,选取元代始建的河津老城为研究对象,将其空间特征总结为土地使用与空间布局特征、关联互通的自然山水格局、功能复合的轴线序列、“十字+散点”的人文空间结构四个方面。分析多种因素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提炼出自然环境既是动力亦是约束力、政治因素的动力及礼制思想的影响、经济因素的根本动力、文化因素的育化等城市空间演变的作用机制。其次,根据行政建制沿革、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城市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编制五个方面,将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采取定性研究的方式对各阶段城市建设历程及空间特征做梳理总结。结合定量研究方式,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河津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为1978年为城市扩展速度的转折点、用地扩展在山西铝厂及经济增长带动下增速加快、外部形态轮廓演变有明显的飞地式和轴向扩展特征、两区扩展方式各不相同。城市内部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为双中心差异化发展、城市功能逐渐完善且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呈多中心发展趋势等空间演变特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河津老城空间形态的继承与消解。再而,从多维影响因素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空间演变的作用机制,得出空间形态演变是在自然与资源因素的牵引力和约束力、政治与政策因素的控制力和动力、经济因素的主要动力、道路交通因素的牵引力与约束力及其他因素综合作用机制下形成的物质空间演变。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各阶段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制及城市空间形态的各项特征受多维因素影响的程度。综合研究结论,对河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