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肠内营养组(包括空肠造瘘营养管组、鼻空肠营养管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胃癌根治术后运用的临床效果,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共26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其有无行肠内营养及行肠内营养的方式将其分为:空肠造瘘营养管组、鼻空肠营养管组和未行肠内营养组。其中空肠造瘘营养管组68例,鼻空肠营养管组86例,未行肠内营养组111例。通过分析比较三组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免疫状况、营养支持费用、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说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优劣。结果三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体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肠道功能恢复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与肠外营养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营养支持费用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营养及免疫状况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第7天的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上:肠内营养组(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上较未行肠内营养组低(P<0.05),但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后行营养支持时,肠内营养在营养支持效果、营养支持费用、免疫功能恢复、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研究目的通过对比空肠造瘘营养管组、鼻空肠营养管组在胃癌根治术后运用的临床效果,探讨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且术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5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其行肠内营养的途径将其分为:空肠造瘘营养管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其中空肠造瘘营养管组68例,鼻空肠营养管组86例。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在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免疫状况、营养支持费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体验等方面的差异说明两肠内营养输注方式上的优劣性。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体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肠道功能恢复、营养支持费用、营养及免疫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手术操作时间方面,空肠造瘘营养管组与鼻空肠营养管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并发症方面,空肠造瘘营养管组与鼻空肠营养管组在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咽部粘膜破损,咽部疼痛不适,脱管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痛,腹胀,堵管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时,在营养支持效果、营养支持费用、免疫功能恢复、肠道功能恢复相当的情况下,采用空肠造瘘营养管虽然会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但在术后并发症、患者体验、留置时间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尤其是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需长期禁食时。因此空肠造瘘营养管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一种肠内营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