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癌早已成为导致中国癌症相关性死亡的最重要病种。许多关键致癌基因的改变对于肺腺癌(LAC)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肺癌相关的肿瘤驱动基因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基因与间变淋巴瘤激酶基因融合(EML4-ALK)以及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等。EML4-ALK融合基因不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表现出了强大的致癌活性。虽然针对EML4-ALK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Crizotinib等,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而被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但在早期手术切除后即已检测出EML4-ALK融合发生的LAC患者,在没有经Crizotinib治疗的情况下,其预后意义尚不明确。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NSCLC患者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表达与EGFR有关,并受到EGFR的调控。而EML4-ALK融合作为EGFR之外LAC最重要的致癌驱动基因,它与PD-L1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子作用机制也尚不明确。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ALK阳性患者病理组织及ALK阳性细胞系PD-L1高表达,且ALK对PD-L1的表达有正向调控作用。本研究第一部分的目的是通过Ventana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LAC患者ALK基因的表达,探讨ALK重排在早期LAC患者中分布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意义。第二部分探讨在LAC中EML4-ALK融合基因调控PD-L1表达的具体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1.收集2011-2015年间,共635例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病理分期Ⅰ-ⅢA期患者的LAC组织,采用D5F3 Ventana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ALK基因的表达情况;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LK融合基因阳性LA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K+/-肺腺癌组织切片中PD-L1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代表性细胞系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ALK表达之间的关系;分别用ALK下游的四个关键信号分子抑制剂处理ALK阳性细胞系,用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PD-L1的表达情况,探讨EML4-ALK调控PD-L1表达的分子机制。结果:1.D5F3 Ventana免疫组化法检测出早期LAC人群中ALK阳性率为11.1%。EGFR、KRAS突变和ALK重排这三种状态是相互排斥的。ALK阳性多见于较年轻的女性不吸烟患者,病理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病理亚型多见于具有粘蛋白产生的浸润性腺癌实性型和侵袭性粘液腺癌,更常见于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但ALK融合基因和原发肿瘤的大小、家族史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关联。ALK阳性与较短的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ALK阳性是DFS不良预后因素。2.ALK阳性与PD-L1的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ERK抑制剂梯度处理H3122细胞后,PD-L1的表达水平随ERK蛋白表达的降低而降低,说明EML4-ALK基因通过ERK信号通路调控PD-L1的表达。结论:ALK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EGFR突变患者相似却又不尽相同。ALK融合基因阳性是早期术后LAC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EML4-ALK基因通过ERK信号通路调控PD-L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