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时代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和诱导化疗加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PC患者的营养状况、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比较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调强放疗时代,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和诱导化疗加放疗治疗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局部晚期患者的营养状况、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材料与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为鼻咽癌的患者中,将已完成前瞻性试验(方案注册号:Chi CTR-IPR-15006378)的病人75例(诱导化疗+放疗)设为研究组(以下部分内容中称为诱导+放疗组);另有同期病人中局部晚期患者施行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172例,设为对照组(以下部分内容中称为诱导+同步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和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在放疗期间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化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采集身高、体重、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相关单项指标,以CTCAE v3.0作为评价标准记录化疗及放疗急性毒副反应,包括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干反应、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反应、胃肠反应、贫血、肝肾功能异常,以各个项目的最严重结局作为结果记录。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采用RECIST1.1标准对全部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处理分析。用Mann-Whitney U法比较两组间治疗前、诱导化疗后放疗前各营养指标有无差异、两组间放疗后指标的变化值、各项毒副反应、近期疗效有无差异。用Wilcoxon法分别比较总体、组间于诱导化疗前后及放疗前后有无差异,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营养指数N并采用Speaeman法对营养状况与毒副反应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诱导化疗+放疗组(研究组)和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诱导化疗后放疗前两组间在BMI、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上无统计学差异。对放疗前后营养指标单项进行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以中位数进行描述,对照组的BMI、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值为1.29(Kg/m2)、3.60(g/L)、3.10(g/L)、100.50(mg/L),明显大于研究组的0.40(Kg/m2)、1.40(g/L)、2.00(g/L)、85.00(mg/L),P<0.05。对于全组病人,有85.8%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体重丢失,其中>5%体重丢失的患者比例为47.0%。对照组中,体重丢失>5%的占55.8%,研究组则为26.7%,P<0.001.营养指数N=0.494*X1+0.831*X2+0.791*X3+0.555*X4。该式中,X1代表BMI,X2代表白蛋白,X3代表前白蛋白,X4代表总蛋白。以N=250.499作为营养不良的界定值,则治疗后对照组的营养不良率为75.0%,研究组的则为58.7%,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依从性方面,对照组中断治疗的比例为3.49%,研究组的为2.67%,无统计学上的差异。急性毒副反应方面,对照组在贫血的发生率、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反应、放射性皮炎、胃肠反应的严重程度方面均显著高于研究组,肝肾功能异常、口干反应则无差异。其中,3级及以上口腔黏膜炎,对照组12.2%VS研究组5.3%(P<0.05);3级以上的骨髓抑制,14.0%VS5.3%(P<0.05);2级胃肠反应,10.5%VS6.7%(P<0.05)。相关分析显示营养指数N与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呈负相关关系。至于近期疗效方面的表现,两组的总体有效率即(CR+PR)率均为100%。针对原发灶,对照组的CR率84.9%,PR率15.1%,研究组的则分别为81.3%,18.7%,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无意义。结论:在IMRT时代,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同步放化疗方案与诱导+放疗方案的近期疗效相当,诱导+同步放化疗组的毒副反应更严重,营养状况更差。营养状况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反应、胃肠反应存在负相关关系。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运用值得商榷,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关注。
其他文献
利用气体保护钨极氩弧焊(GTAW),采用ER309L和ER308两种焊丝对Q345/316L异种钢进行焊接试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显微硬度仪等对焊接接头的
水环境日趋恶化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症结在于现行水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文章通过实证研究,以江苏湖泊为样本,分析了湖泊管理结构及规划管理、行政执法管理、目标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采用专家访谈、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就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
鲁迅《野草》所蕴涵的生命哲学思想,是鲁迅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野草》是对灵魂的一种逼视,凸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爱与苦痛、悲观与绝望。《野草》立足于大地、人间和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