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北宋中后期文坛上很有特色的文人之一。其诗文别集《陶山集》现存十六卷,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录而来。《全宋诗》、《全宋文》分别收录三卷诗,二百二十四首;十卷文,二百一十七篇。陆佃的诗歌内容丰富,尤擅七律;散文作品以应用文体居多,艺术上颇有特色。另外,陆佃经历了北宋中后期最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各个时期,交游广泛,且是北宋文化家族陆氏家族中兴的重要人物,是北宋文人典型性的代表。然而,陆佃诗文研究在学术界尚未引起充分的注意。本文期望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立足于其诗文作品,以更好地了解陆佃其人,其文学,试图以个案研究,丰富北宋文学研究的内容。全文分为绪论和三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陆佃诗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梳理分析了国内外陆佃诗文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并对笔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拟突破的难点和创新点进行说明。第一章,论述陆佃的生平与交游。全章分为三节:第一节探究了山阴陆氏家族的家世渊源,陆氏家族“重儒崇经、诗文兼美”的家学,“贫贱不移,廉直忠孝”家风的形成及对家族后代的影响;第二节,论述陆佃在不同时期的经历和仕途状况,将陆佃的一生分成三个时期:刻苦读书,求学问道;茅塞顿开,初入仕途;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借此理解陆佃诗文写作的具体背景,以更好地探究其诗文内涵;第三节,探究陆佃交游状况对其思想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探究陆佃诗歌。在章节开始之前,首先介绍了北宋中后期诗歌发展的特点及对陆佃诗歌创作的影响。全章分为三节:第一节,论述陆佃师承渊源以及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第二节,按照诗歌题材的不同将陆佃诗歌分成送行留别、寄赠唱酬、咏物抒怀、题壁题画、悼亡兴寄五大类,逐一研读,深度探究诗歌思想内容。第三节,论述陆佃诗歌表现出的叙事性的表现手法、平易晓畅与豪爽雄健并存的诗风。第三章,探究陆佃的文章。在章节开始之前简要概述北宋中后期文章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对陆佃诗歌文章创作的影响。全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分析了陆佃墓志类、记体散文、表启文、书信四类文体蕴含的思想内容;第二节,探究了这四类文体在艺术上表现出的特点:情感表达上真挚感人,章法上平实严谨,写作手法“以文为骈”。总之,陆佃是北宋文人的代表,其生平经历和诗文创作研究对宋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有重要意义。陆佃诗文所包含的内容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史学资料,其诗文创作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对同时代和后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