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湖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从县级尺度研究其主要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主要农作物的局部区域社会经济驱动影响机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作物时空间格局变化驱动因素,也为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湖北、湖南两省的主要作物有水稻(早稻、一季稻、晚稻)、油料、蔬菜等,首先,本文从各作物播种面积着手,分别对各作物进行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分析;其次,选取湖北一季稻、湖南双季稻播种面积作为因变量,结合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子,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主要因子对湖北湖南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时空影响机制。研究结果主要如下: (1)湖北、湖南各作物时空格局变化比较明显。对于早、晚稻,1996-2003年间,湖北、湖南早、晚稻播种面积不断下降,其中湖北鄂中地区、湖南湘北地区下降最为显著。2003-2010年间,湖北湖南早、晚稻播种面积开始逐渐恢复增长,湖南基本完全恢复。湖北早、晚稻高值集聚区发生东移,而湖南高值集聚区相对来说基本保持稳定。对于一季稻,湖北在鄂中以及鄂北地区大幅增长,且高值集聚区范围明显扩大。湖南则在湘北地区变化显著,高值聚集区范围明显缩小。对于油料作物,湖北油料作物变化显著,湖南1996-2007年间比较稳定,2007年之后在湘北地区增长明显。对于蔬菜作物,湖北1996-2003年间显著升高,2003-2010年间逐步下降,湖南则整体表现出增长的趋势,高值集聚区都在两省城市圈周边一带。2004、2007年分别是国家针对水稻、油料出台相关农业补贴政策的时间点,从作物时空格局变化的转折点可以看出,国家农业政策对作物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2)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因子、机械面积因子、耕地面积因子、城镇化水平因子、农业经济结构因子、产业经济结构因子的空间回归系数值在湖北、湖南各县域上相对较高,空间差异明显,而且各个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北一季稻与湖南双季稻播种面积的影响作用明显不同。而农村人均收入因子对湖北一季稻湖南双季稻的播种面积影响程度较低,空间差异变化不显著。因此,农业劳动力因子、机械面积因子、耕地面积因子、城镇化水平因子、农业经济结构因子、产业经济结构因子是影响湖北、湖南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时空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