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者完全无乳,称为产后缺乳。台湾妇女在生产后最担心的是缺乏奶水和担心婴儿吃不饱问题。乳母能否正常分泌乳汁与其心情、自身身体状况、休息和工作劳动都有密切的关系,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如忧虑、惊恐、烦恼、悲伤,都会引起乳汁分泌异常。此外,产后缺乳也可能是由于先天性乳腺发育不良,产后失血过多或心情不好等因素引起,感染、泄泻等也可使乳汁分泌不足,或因乳腺导管不通畅导致乳汁不能畅流。目前西医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催产素肌肉注射,以促使乳汁顺利流出;或者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等方法。中医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乏源所致,一般以乳房柔软,而无胀痛为辨证要点;实者则因情志不畅、肝郁不舒,或者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一般以乳房胀硬或痛,或伴自觉身体发热为辨证要点。临床诊治中需结合全身症状、体征以全面观察,辨别虚实,不可仅仅以乳房有无胀痛一个症状来定虚实。产后缺乳的治疗大法,虚者宜补而行之,实者宜疏而通之。据了解,一般产妇多选择采用中药治疗,很少有人用针刺疗法促进乳汁分泌。针灸疗法可通过局部近治作用及补虚泻实,疏通经络来促进乳汁的分泌。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产后缺乳主要在于通过良性的双向调节下丘脑-垂体轴功能,促进催产素、催乳素分泌增多,有利于乳汁的分泌。所以本实验设计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对照,希望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乳母的泌乳量及血液泌乳素的变化,为针灸治疗产后缺乳提供临床依据,意图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致力于在台湾全面推广针刺治疗产后缺乳,建议列入孕妇教育课程并订定针刺治疗对产后缺乳的临床路径,争取台湾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的医疗给付标准,造福更多的产后缺乳妇女。目的:了解以针刺治疗台湾妇女产后缺乳,促进乳汁分泌量的疗效并观察血液泌乳激素变化。作为中医诊断与治疗的依据并推广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探讨治疗台湾妇女产后缺乳的针灸治疗效果,为针刺治疗产后缺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产后缺乳患者72例,研究方法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将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取针刺治疗,选取穴位膻中、足三里(双)、少泽(双),患者接受治疗每天一次,疗程为一周。对照组为中药内服治疗,选方补中益气汤加麦冬、桔梗、天花粉、路路通、丝瓜络、当归尾,每天1剂分3次饭后服用,共服用一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泌乳量变化及血液泌乳素指标,进行疗效评定,探讨分组间的疗效有无差异。成果:本研究针对产后缺乳施以针刺治疗与中药治疗比较,观察统计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泌乳量与血液泌乳激素前后的差异,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显示,两组产后缺乳患者的年龄、胎次、分娩方式、受教育程度等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泌乳量均有所上升,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均能够促进乳汁的分泌。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泌乳素值均有所上升,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均能够促进泌乳素的分泌。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前后奶量和泌乳素对比,经过1周治疗后,临床病例72例,针刺组35例(治愈31例、好转4例), 总有效率为100%;中医组37例(治愈24例、好转10例、 无效3例),总有效率好转率为92%,提示针灸治疗产后缺乳有确切疗效。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在增加泌乳量和促进泌乳素分泌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临床实验及统计学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产后缺乳有确切疗效,与中药治疗对照,两种效果相当。两法均可促进乳母乳汁分泌量增多及泌乳素升高,但针灸疗法取穴精简,操作简单,真正体现简便验廉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