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在促进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化转型中的制度变迁在推动企业内部微观生产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这种增量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冲突和交替作用,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激励机制不能渗入所有经济领域,导致改革内部形成错层,从微观企业层面上来看,表现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受市场化改革影响的不同步性。那么,在中国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秩序完善的过程中,市场化改革作用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机制分别是怎样的?市场化到底激发了谁的活力?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现有文献对于不同所有制企业效率的争论,本文从企业所有制视角构建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企业效率的理论模型,并以200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系统GMM方法分别检验了市场化指数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后应用断点回归方法评价了2003年末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效果。结果显示:市场化改革在消除资源流通障碍、信贷所有制歧视与预算软约束等方面分别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产生不同影响,且影响大小与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较小,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较大;2003年末的一系列国家改制政策驱动国有企业改制的概率大幅增加,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活力大增,生产效率提升了约38.4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提高了近2倍。由此说明,国有企业改制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显著地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但从长期来看,市场化改革释放的体制激励对非国有企业发展更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