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特色小城镇发展不断推进,旅游开发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太湖地区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出一批旅游型小城镇。伴随旅游型小城镇各阶段发展目标和主要发展矛盾不断变化,空间发展逐渐失衡,空间发展矛盾加剧,表现为生产空间粗放低效、生活空间适宜性低、生态空间环境恶化,严重阻碍旅游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运用融合发展理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特色小城镇发展不断推进,旅游开发成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太湖地区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底蕴,培育出一批旅游型小城镇。伴随旅游型小城镇各阶段发展目标和主要发展矛盾不断变化,空间发展逐渐失衡,空间发展矛盾加剧,表现为生产空间粗放低效、生活空间适宜性低、生态空间环境恶化,严重阻碍旅游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运用融合发展理念,以深化三生空间融合发展为目的,尝试通过探究三生空间融合发展本质与机理,构建评价体系并结合测度模型,对环太湖旅游型小城镇三生空间发展水平、空间发展关系、发展问题与特征进行研究归纳,为旅游型小城镇空间融合发展提出优化策略。首先,对旅游型小城镇、三生空间以及三生空间融合发展进行概念梳理与界定,对研究过程所涉及理论进行阐述,整理国内外关于旅游型小城镇、三生空间、融合发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研究综述。并对环太湖旅游型小城镇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现阶段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入融合发展理念的适用性和必要性论述。对环太湖旅游型小城镇三生空间融合发展进行深度解读,明晰并提取三生空间融合发展机理。其次,基于旅游型小城镇三生空间融合发展体系与机理分析研究,以三生空间发展目标为导向,选取三生空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构建三生空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三生空间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对环太湖旅游型小城镇融合发展相关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分析,选取各等级融合发展中较为典型的旅游型小城镇,并对典型镇进行多层次解构分析,比较各等级小城镇融合发展水平差异及原因,分析并总结不同融合发展水平小城镇现状问题及发展特征。最后,对不同融合发展等级旅游型小城镇分类施策。低等级融合发展类型应着力化解空间发展矛盾,培育融合发展动能;培植多元空间功能,促进空间联动发展;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有效培育优势空间,从而提升空间发展水平与协调性。中等级融合发展类型应着力补强弱势空间,赓续强化优势空间;有效化解强弱空间矛盾,打通融合发展堵点,实现融合发展等级跃迁。高等级融合发展类型应扎实推进空间发展,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维系空间协同发展,保障和深化三生空间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特定Ig 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鼻塞、流清涕、鼻痒、打喷嚏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AR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但目前临床上针对AR的治疗仍未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深入探讨AR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MiR-223-3p是一种受多种转录因子调控的多功能micro RNA(miRNA),具有调节免疫
地下空间的迅速发展,地铁建设运用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日益增多,特别是跨海越江隧道的建设。大直径盾构进出洞随着盾构隧道断面增大,风险也逐渐增大,因此端头土体加固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人工地层冻结加固法在地下工程中被普遍应用,结合该工法对工程冻结过程中温度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大直径盾构始发工程为依托,通过调研现场资料,介绍有关冻结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冻结孔布置、制
目的 探讨氧雾化吸入含钾药物在纠正腹膜透析患者低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2020年11月—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方式给予氯化钾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方式给予氯化钾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与治疗1天、第2天和第3天的血钾浓度、血清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
目的 探索体外膜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循环管路的三级指标规范体系,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建立医护研究小组,基于德尔菲专家法(Delphi)构建ECMO联合CRRT体外循环管路的三级指标规范体系,初步评估两轮专家咨询的变异系数与协调系数情况,以及三级指标规范体系的重要程度。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第1轮函询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29,协调系数为0.237(
<正>帕金森综合征涵盖多种病因和临床表现,可谓“一病多症、一症多病”,大众甚至部分非神经科医学人员所言的“帕金森”更指向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但实际上,患者所患的可能是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或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麦穗两岐,在非专科医师眼中,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aP)和PD症状差别甚微,但是在专科医师看来,两者大相径庭,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使得人们在就业环境中面临着日渐严峻的竞争压力。现阶段,政府部门制定的失业保险政策意在帮助失业人员走出因失业而带来的贫困、再就业信心丧失等困境。执行失业保险政策,可以有效预防失业和促进再就业,通过给予失业人员一定的资金补助,并为其提供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等服务,确保失业保险政策由基础生活保障的“供血”向再就业的“造血”而转变。目前社会保障学术界普遍对缓解和预防失业有着较高的关注
<正>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经济社会现象,是一个亦工亦农、具有过渡性的新阶层。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首次出现“农民工”一词。[1]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对农民工的内涵和特征有比较完整的界定:“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
县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县域社会学的角度,这源于乡村振兴以县域全面振兴为前提,也源于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流动的特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变革要求城乡相互打通,充分尊重农村的主体性,具体涉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四个方面的变革。从实践来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有两个问题需要避免:一是避免劣质城镇化;二是避免过度“经营”村庄。
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式微的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因其独特优势,重要性日益凸显。依据组织化程度,可以把目前的农村互助养老划分为多种实践类型,其本质是村社养老的一种实现方式。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能够有效应对农村养老困境,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其核心经验包括:组织农村老人、植根熟人社会和链接外部资源。基于三地经验,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重视对各地互助养老组织经验的总结和推
基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视角,总结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及其独特经验。通过对中部地区Y县农村调研,揭示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以及现阶段农村形成的多元性养老服务体系,表明县域社会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阵地。具体来说:农村老年人经济支持模式主要依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地养老”的小农保障体系以及基于“反馈模式”的家庭赡养;精神慰藉模式主要依托政府引导支持各类老年自组织再造集体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