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越来越融入世界,面临着来自世界农产品的挑战。吉林省农业也同样面临着来自世界农产品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了国内粮食市场的挑战。在来自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各种挑战中,受冲击最大的是粮食,这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正是从吉林省的现实情况出发,遵循农业生产规律,提出了在吉林省推进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应对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的竞争,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吉林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运用了经济发展理论、生产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库兹涅茨法则、刘易斯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式、规模经济理论等经济学理论。采用比较分析、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数学模型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述了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现状、农户土地经营特点、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现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这三个方面描述了当前吉林省农户土地经营情况。 2、阐述了吉林省可以推进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依据,通过对吉林省不同区域农户土地经营现状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预测了未来不同区域农户土地的经营规模,得出了6个预测结论: 结论1:到2010年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理想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2.8公顷。 结论2:到2015年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理想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3.2公顷。 结论3:到2020年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理想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3.9公顷。 结论4:吉林省西部地区(白城地区及松原一部)应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休闲旅游、退耕还草、保护环境、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小杂粮生产等;今后该地区农民户均耕地面积要略大于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但农民人均纯收益要小于吉林省中部及其两翼地区(松辽平原)。结论5:在延边地区朝鲜族人民集聚区,今后农户经营耕地有可能获得较大的耕地经营规模,这些耕地的经营者有很大可能是跨区域的耕地经营者。 结论6:在辽源地区、通化地区、白山地区,由于当地农民对耕地的依赖性很大,同时在该地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少,今后在该地区农户经营耕地的面积很难获得较大规模。 3、分析了影响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因素。从吉林省的经济环境、我国的政策体制、我国政府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吉林省农户难以在当前情况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客观原因。 4、对推进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强调了国家应该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权能,这是吉林省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第二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加速农民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第三详细论述了加快农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第四政府如何强化对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和支持;第五政府如何普及、强化对农民的社会保障:第六政府如何建立、完善农村资本市场。
其他文献
该文以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蓬勃发展为研究背景,在概括国内外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演变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超市介入生鲜经营的必然性和能力,然后重点剖析超市对生鲜农产品
近年来,企业管理模式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当前应给予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企业管理模式的探讨已成为管理界和企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企业管理模式研究的目的就是结合当前
经济特色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区域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高低,关键在于区域经济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而农业又是宁夏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宁夏把建立和发展特色农业
本文对我国高校助学贷款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助学贷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国外助学贷款的经验借鉴以及完善高校助学贷款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伴随而来。环境的恶化使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国家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大部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