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一国经济的提升空间,随着我国对WTO成员国各项承诺的全部兑现,后WTO时代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农业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临新的竞争形势。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均有增长,但是总的来看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增长迅速,导致农产品贸易顺差不断缩小。2004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改变了长达20年的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格局。统计数据表明,从2004年至201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连续八年成逆差走势。2011年是我国历史上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一年,全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高达341.2亿美元。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山东也在这年出现历史上首个“逆差”。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农业发展又不容乐观的局势,研究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这一课题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该选题研究,在对当前的农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适当的解决措施,对促进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初步阐释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文以农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测度。从31个地区的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各地区间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差别明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强,其代表地区有山东、北京、江苏等省份;同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农产品竞争力较弱;各地区间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差别较大,且各省份之间的差别也十分明显,显示性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差距最大的两个省份为内蒙古(7.249981)和西藏(0.244350)。以上差异出现的原因除了各地区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因素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哪种最为显著?带着这些疑问,本文构建了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农业技术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化以及农村制度等五个因素为解释变量,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为被解释变量的Panel-Data模型,选取2001-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对各地区的上述五种因素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深入以及农村制度的完善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农业技术进步这种影响因素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最强,其他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差别不大,但也均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通过对各因素的实证分析,针对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本文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高新型农业人才;深化农业体制改革,完善农业发展制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五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