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qiang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腺肌病(AM)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2.探讨AM在位内膜细胞凋亡异常与AM发病机制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住院临床诊断为AM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2例,术后行病理检查确诊,取其在位内膜为研究组。患者年龄34~50岁,平均44.32岁。 收集同期因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共20例,术前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行诊刮术留取内膜标本,作为对照组。术后病理证实诊断为正常子宫内膜。患者年龄32~46岁,平均42.30岁。 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月经周期规则,术前三个月内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无其他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疾病。 2.实验方法 对研究组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细胞为对照组进行体外培养,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类型,确定为子宫内膜细胞后用GnRHa10-7 mol/L、10-5 mol/L两种药物浓度分别作用24、48、72 h三个时间点后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及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FITC/PI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 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者用LSD-t法,方差不齐者用Dunnett-t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GnRHa作用前AM在位内膜细胞各时间点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 2.GnRHa作用后各时间点AM在位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均随作用时间增长明显增加; AM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增加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 结论: 1.AM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异常可能是AM发病机制之一。 2.GnRHa作用后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较作用前明显增高,表明GnRHa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直接作用于子宫在位内膜细胞,提高了AM在位内膜细胞的凋亡率,成为GnRHa局部治疗的实验依据。 3.GnRHa作用后两组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率高于作用前,且随作用时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在一定作用时间和剂量范围内,GnRHa与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率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信息化与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和依法治教被作为四大保障措施,并被列入十个重大工程。教育部首位明确分管信息化的副部长杜占元指出,“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许多关键问题,诸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全面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管理决策与服务水平的提升等问题,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  
期刊
目的:探讨G-显带、FISH、CG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程序及意义。方法:(1)标本采集: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期间,在湘雅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及产科住院病人中,具有产前诊断指
一、学生买哪种智能机?  对于学生们来说,进入2月份意味着即将迎来新学期,每年这个时候,不少学生都会用压岁钱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礼物,而手机作为当下学生们不可或缺的移动工具,自然就成为此时此刻学生们购买的目标。
目的:研制内含特定PIK3CA突变基因并可模拟真实临床样本的质控物,在临床实验室将其用在基因突变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预研活动中,讨论该质控物的实用性和各临床实验室检测PIK3CA基
目的1.探讨温水湿性封包法、尿素软膏封包法对病毒疣的治疗效果;2.在封包的护理干预下,对常用的两种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探讨适宜的注射浓度;3.形成病毒疣局部注射标准操作流程;方法本研究为干预性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单盲(受试者设盲)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200例病毒疣初诊患者(实际入组患者183例)。分成对照组、温水封包组、尿素封包组。每组内又
背景: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所形成的子肿瘤。骨转移癌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CIBP(can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连续入院ASA Ⅱ~Ⅲ级择期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老年高血压患者30 例,年龄62